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4)
(2009-12-07 12:04:04)
标签:
杂谈 |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就要使用不同的课型。就课型而言,有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视听课、诊断测评课等。而在众多的课型中,前三类是主要的课型,下面就这三类主要课型的教学设计作初步探讨。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教学中传授新知识的一种重要课型。其教学组织应把握以下主要环节:(1)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并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回顾学过的已有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找到生长点;(3)自然地引出新教学内容;(4)揭示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解决疑问;(5)安排新学内容的迁移练习,练习安排时要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先局部后综合;(6)应给学生及时反馈和评价。 (二)讨论课 讨论课是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课型。此课型的教学组织有课堂讨论准备、课堂讨论过程、课堂讨论总结三个环节。其教学组织应主要把握:(1)在课堂讨论准备环节上,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具有不确定性、不一致性的论题,题目一般一到两个即可,题目难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2)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发扬民主,鼓励发言,给讨论的展开提供各种必要支持,要使讨论紧紧围绕讨论中心,避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要注意讨论中出现的普遍或典型的看法,善于发现讨论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善于引导讨论以便使问题变得明朗;(3)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结论,要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把学生理解不深刻、不正确的问题给予补充、纠正与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复习课 复习课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课型。教师通过复习要达到既查漏补缺又加深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作用。复习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此处的“新”不是引入新知识,而是有新意,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深化、引申,使学生产生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组织复习课应主要把握:(1)同一材料以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2)复习时应提高针对性,着重在重点、难点及学生易出错处下工夫;(3)复习时应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注意引申迁移。 小结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标准、原则与方法。教师掌握其要领就能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确定教学步骤,有秩序地呈现教材,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心理建构中去,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最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