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剑_zj
张剑_z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6
  • 关注人气: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学子的转学历程更该被关注

(2014-11-18 09:34:14)
标签:

北大

周浩

北京技师学院

分类: 时事随感

  北大学子的转学历程更该被关注
  文/张剑
  在2008年高考中,周浩以660多的高分成为青海省理科前5名。在父亲及老师的一致反对下,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报考了北大。然而,由于所学专业和自己兴趣关联甚少,学习过程中他极其痛苦,在申请转院被拒后,无奈的他只得退学去了一个技术学院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当年的决定,周浩没有丝毫后悔。(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夹杂着常人对北大的无限崇拜之感,周浩退学并进技术学校学习一事甫一亮相,便迎来了舆论的热烈讨论。然而,不管是基于认同感上的褒奖还是反对视角中的驳斥,它们其实都还没能从表层批判的怪圈中脱离出来。以至于周浩转学背后的屈折故事,反倒在众声喧哗中被掩盖了,这种反差,与其说是一种舆论跟风,倒不如说它从某个侧面反证了当下社会对精英高校持有的不正常心态。
  
  剥离喧嚣的论争,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周浩转学背后的艰难历程。当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在枯燥的理论研究上时,他的首要选择并不是退学和转校,反而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一遍遍的尝试带来的却并不是想象中的成功。无奈的他,只得作出转院的次优选择,遗憾的是,转院这件事在北大却有着极为苛刻的规定,比如想转的院和所在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这种限制,可以说打破了周浩想通过转院来实现专业与兴趣相匹配的美好愿望,走投无路下,他只能作出最坏的决定:退学再求学。
  
  事实上,退学一事本可以有效避免的。如果北大在转院(有些高校也称转专业)政策上不那么严苛,对一些申请条件适当放宽,或许,周浩就可以在这所大学完成自己的学业,他现在被众人议论的“故事”就可以有效避免。然而,现实终究容不得假设,在当下语境中,不光是北大,还有国内众多高校,转院虽然是被允许的,但是,碍于校内各专业人数平衡、高考招生分数的高低以及各学院师资力量方面的综合考虑,高校都会在转院政策上加上一些普通学生难以企及的限制条件,使得他们不得不在诸多壁垒中放弃自己的转院选择。
  
  其实高校完全可以放开转院限制的。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以及家长制作风的钳制下,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是盲目和随意的,当进入大学发现自己专业和兴趣爱好不在一个梯度时,大学理应给他们一个矫正的机会。可能一些高校会担忧,在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学习后,学生的转院必然会给自己的学业带来诸多麻烦,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高校课程的讲授,一方面是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储备,而更重要的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及思维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通过深思熟虑转院的学生,是有能力在这种思维的培养中学好相关课程的。
  
  周浩是幸运的,他的这种“反叛”不但给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成功的出口,也为社会思考这种现象提供了有力的镜鉴。但是,在周浩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大批“欲转院而不能”的尴尬学子,他们既没有勇气复制周浩的成功路径,也没有能力去改变高校限制重重的转院政策,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在现状的屈服中作些无谓的呐喊,这无奈中透露着的无力,其实才是社会和高校透过周浩现象最该反思的核心所在。
  
 刊11月18日《西安晚报》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4-11/18/content_33489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