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该取消小学英语所承载的竞争功能
(2013-09-12 20:37:26)
标签:
杂谈 |
更该取消小学英语所承载的竞争功能
文/张剑
9月8日早晨,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引起网友热议。对此,虽然是否取消小学英语课有不同声音,但救救汉语,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9月9日《现代快报》)
从现有学生的学业负担来看,小学英语的确就像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应该早日取消。然而从语言的实际功能来看,小学英语也仅承载着沟通、交流的实际效用,取消它,本就有违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样的一个二元矛盾中,如果我们仅单纯地将对方当成水火不容的敌人,就势必走入功利主义的传统误区,于教育、于孩子都不利。
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是否该取消小学英语,而是该卸掉许多强加在它身上的附加功能。一个误区是,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并不是遵循着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而是将它异化成了学生之间彼此竞争的工具。一些家长和学校甚至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给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就是为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而准备的。于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交流沟通功能被遮蔽,而它被迫承载的“竞争功能、功利效应”却被显现出来。
在这样的格局中,小学英语已不被当成一门语言,而是异化成了竞争的砝码。退一步讲,假如为了解救汉语,就取消小学英语,而不去改变当下小学英语所承载的竞争功能,解救汉语的想法恐怕也只是一种奢谈。试想,在分数仍旧是主要选拔标准的当下,哪一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即便学校不开设英语课,聚集在分数与升学压力上的期待,家长们也必然让孩子们参加不同种类的英语培训,这和学校开设英语课,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围绕着是否该取消小学英语的争论,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得回到语言本身的功能上。如果我们不强加给它额外的功能,不让它担负起除交际、沟通外的竞争效用,给小学生讲英语,不但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也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视角,让他们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寻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浓厚文化。
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并没有找到“国学教育式微”的内在症结,小学英语不过是扮演了诸多教育乱象的“替罪羊”。由此来看,该取消的并不是小学英语,而是强加在小学英语上的诸多附加功能。只有这样,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英语,才会顺应教育本身的规律,在整个教育链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它不但会挤占其它课程的时间,更会扼杀学生个性,给孩子们不想要的教育。
贵州都市报、榆林晚报、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