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车票实名制叫“随机抽检”
(2011-07-12 07:47: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有一种车票实名制叫“随机抽检”
文/张剑
6月1日起,全国动车组开始施行实名制购票乘车。实名制原可防止倒票,但重庆北站的票贩仍大量囤积车票,每张100元左右的票加价20多元倒卖。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车站验票不查证件给票贩提供了可乘之机,车站方面表示,站方实行一定比例的抽检核对。(《重庆晚报》7月11日报道)
整治“黄牛”,多年来都是我国铁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从今年六月起,全国动车组开始施行实名制购票乘车,然而,这一“良策”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黄牛党”仍然在车站周围“大显身手”,倒票、贩票的违法行为仍在各车站“大行其道”。
就曝光的重庆北站而言,“黄牛党”贩票、倒票的违法行径可以说毫无新意,无非就是重复着昨天惯有的伎俩:先大肆抢购某列运力紧张的火车票,导致乘客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购买车票;再在车站周围“广为宣传”,为囤积的车票寻找买主,趁机获得一笔不小的“中介收入”。虽然这些“黄牛党”是联合作案,“一呼百应”,但从其作案的本质意义上看,也最愚蠢、最无知。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这些最愚蠢、最原始的作案方法,却可以影响某次列车的正常运营,却可以干扰普通乘客的正当权益?诚然,“黄牛党”贩票、倒票是一个历史问题,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肃清。然而,专为整治“黄牛党”而施行的“实名制”,在短短一月内就沦为一地鸡毛,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考量新措施实施以来,它的辅助措施是否有效到位?我们又是否有必要去反思“实名制”售票以来,它所凸显出来的制度漏洞有没有得到及时纠偏?相关监管又是否形同虚设?答案是肯定且是必须的。
如果说铁路运营方对于实名制车票的检查是流于形式,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行为。那么,站前公安民警对“黄牛党”的打击不力则是一种严重渎职。在随处可见的“黄牛党”交易中,站前民警如此沉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管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糊涂,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职能缺位、执法不力。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实名制”火车票售卖过程中的技术缺陷,即自动售票机上对二代身份证的识别技术以及车票的数额限制。技术上的硬伤如果能够坚决改进,那么,对于监管方的压力或许就要少得多。
7月12日千龙网: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07/12/2540@7156213.htm
7月13日《河南工人日报》http://newpaper.dahe.cn/hngrrb/html/2011-07/13/content_543226.htm
桑心啊,连续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