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车票实名制叫“随机抽检”

(2011-07-12 07:47:5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有一种车票实名制叫“随机抽检”

/张剑

61日起,全国动车组开始施行实名制购票乘车。实名制原可防止倒票,但重庆北站的票贩仍大量囤积车票,每张100元左右的票加价20多元倒卖。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车站验票不查证件给票贩提供了可乘之机,车站方面表示,站方实行一定比例的抽检核对。(《重庆晚报》711日报道)

 

整治“黄牛”,多年来都是我国铁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从今年六月起,全国动车组开始施行实名制购票乘车,然而,这一“良策”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黄牛党”仍然在车站周围“大显身手”,倒票、贩票的违法行为仍在各车站“大行其道”。

 

就曝光的重庆北站而言,“黄牛党”贩票、倒票的违法行径可以说毫无新意,无非就是重复着昨天惯有的伎俩:先大肆抢购某列运力紧张的火车票,导致乘客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购买车票;再在车站周围“广为宣传”,为囤积的车票寻找买主,趁机获得一笔不小的“中介收入”。虽然这些“黄牛党”是联合作案,“一呼百应”,但从其作案的本质意义上看,也最愚蠢、最无知。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这些最愚蠢、最原始的作案方法,却可以影响某次列车的正常运营,却可以干扰普通乘客的正当权益?诚然,“黄牛党”贩票、倒票是一个历史问题,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肃清。然而,专为整治“黄牛党”而施行的“实名制”,在短短一月内就沦为一地鸡毛,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考量新措施实施以来,它的辅助措施是否有效到位?我们又是否有必要去反思“实名制”售票以来,它所凸显出来的制度漏洞有没有得到及时纠偏?相关监管又是否形同虚设?答案是肯定且是必须的。

 

先来看看车站实行的“随机抽检”:检票处的工作人员只看车票不看证件,站台大门和火车门口都是“不核对证件直接上车”。这样的“随机”,对于喊得震天响的实名制来说,不过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它非但不能阻止“黄牛党”的违法倒票行为,反而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作案空间与可能。这样的负面示范,只会让外界对铁路运营的“重重检查”不屑一顾,只会让倒票分子更有机可乘。
 

如果说铁路运营方对于实名制车票的检查是流于形式,是传统意义上的懒惰行为。那么,站前公安民警对“黄牛党”的打击不力则是一种严重渎职。在随处可见的“黄牛党”交易中,站前民警如此沉默,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不管他们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糊涂,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职能缺位、执法不力。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实名制”火车票售卖过程中的技术缺陷,即自动售票机上对二代身份证的识别技术以及车票的数额限制。技术上的硬伤如果能够坚决改进,那么,对于监管方的压力或许就要少得多。

 

随机抽检、监管失责以及技术上的硬伤,给“黄牛党”大开方便之门,给乘客的正当权益带来了严重危害。化解这一矛盾,铁路部门不但要自查、自纠、自改,更要协助公安部门做好“黄牛党”的打击惩处工作。否则,再完美的制度设计、再漂亮的预想方案,都可能沦为水中月、镜中花,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商业狂欢。
 

7月12日千龙网: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07/12/2540@7156213.htm

7月13日《河南工人日报》http://newpaper.dahe.cn/hngrrb/html/2011-07/13/content_543226.htm

桑心啊,连续死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