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警惕的不是林某,而是林某现象

(2011-07-10 12:53:06)
标签:

校园

分类: 时事随感

该警惕的不是林某,而是林某现象

/张剑

网上近日曝出福建仰恩大学6旬教师以挂科名义勒索学生的事件,仰恩大学校长在接受采访时称已接到学生举报6名教师收钱,林某也在其中。林某在被曝光后否认敲诈学生,表示是“学生来求他帮忙”。目前,林某已被校方开除。(《中国青年报》79日报道)

                

没有人会想到,在圣洁的学术之府,居然会有如此“赤裸”的市场交易;也更没人会想到,行使这桩“邪恶”交易的是一名年过六旬的大学副教授。是什么让他如此“鬼迷心窍”?又是什么让他这种“作案方式”屡试不爽?有人将其归结到大学教师师德的堕落,也有人认为是现代社会拜金使然。这些,似乎都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却漏洞百出。须知,不管是大学教学还是大学管理,都是大学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一厢情愿”式的想法从来都不会落地生根。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位教授如此“功利熏心”呢?

 

一般而言,谁也不会否认,大学教师师德沉沦是“敲诈勒索”的罪魁祸首。思想上的贫瘠,导致他对金钱有着特别的喜好。而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全然忘记了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丢掉了教师的职业耻感。没有独立人格,最后,给自己描摹上了难以洗掉的污点。诚然,这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揣测这位教师复杂的心理想象,这种“想象”是否成立,只有等这位老教授自己出来证验了。

 

然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却不容忽视,那就是该校“深厚的金钱交易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讲,正是该校浓厚的市场交易氛围,才“培养”了林教授大胆的“敲诈勒索”行为。而这种错误的行为却一直处于监管的盲区,使得林教授们铤而走险,让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学术坚守、抛弃受人敬重的学术尊严,沦为金钱的“阶下囚”。

 

其实林教授并非仰恩大学的个案,早在2000年,该校就发生过保安敲诈学生钱物的案件,而在2003年,一名女教师也因向学生收取挂科费而被学校开除。如此衍生出来的教育乱象,我们是不是该把一些责任推向仰恩大学的管理方?如果他们的行政管理人员能够从严治校,如果他们把那些历史污点当做一记警钟,我想,林某现象也断不会出现。只是,该校校长过于“懒惰”,在接到学生举报后,还那么漫不经心地请人约谈,照此逻辑,“勒索成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我们并不担心林某这一个案,而是林某这一个案催生出来的“林某”现象。如果所有的教师都把学校当成金钱交易的场所,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当成一份谋取暴利的职业,那么,曾经满载光环的大学教育,注定在这些人的“侵蚀”下不战自败。

 

新闻来源:http://zqb.cyol.com/html/2011-07/09/nw.D110000zgqnb_20110709_5-0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