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绩考核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救命稻草

(2011-05-15 20:5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政绩考核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救命稻草

【二十多天不曾提笔,今写一稿,状态全无,还望各位老师指导、批评】

 在“毒豆芽”、“墨汁粉条”、“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案件被披露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5月15日《京华时报》)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遏制矿难事故的发生,对辖区内的主要领导似乎也曾有过类似的举措:或是要求他们深刻检讨、或是对他们降职处理、抑或,将他们革职查办。然而,令我们失望的是:“重锤”之后,“矿难”发生的频率却依然“脚步匆匆”。食品安全与矿难究竟有无天然联系?政绩考核是否会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转机?一切,都还有待时间和事实的检验。但是,有一点却必须厘清:政绩考核不能成为食品安全的唯一砝码,它也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救命稻草。

 

就领导干部自身的工作职能看,关注民生、体恤民情,本是其自身分内的事。在他管辖的区域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民众创造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这种义务,无关政绩、无关形象,只关乎执政者对民生利益的真实表达。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如果非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从客观上讲,这样的考核或许有助于食品安全的整治,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二者联姻,恐怕生不出“健康”的婴儿。

 

一方面,我国的政绩考核制度并不完善,相关的制度监督也并没有真正实施起来。如何避免相关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确保政绩考核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中进行,这是解决食品安全与政绩考核相关联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如何避免为了政绩考核而出现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如何规避食品安全成为部分领导政绩攀比的戏码?这些,都还有待于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辅助其实施,否则,食品安全与政绩考核还真生不出一个“健康”的婴儿。

 

事实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不在于让哪些领导受罚、不在于他们政绩的多寡,而在于知晓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都干了些什么?厘清他们当中,又是谁“故意”打开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潘多拉魔盒”?或许,这些远比一个虚无缥缈的政绩考核要实在得多、有用得多。毕竟,食品安全不是某地官员炫耀的资本、民众健康更不是他们交易的砝码。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515/01/742D8RKG00014AE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