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剑_zj
张剑_z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6
  • 关注人气: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篇很“2”的短评

(2011-03-09 19:0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一)物质奖励,不是打假长远之策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知识产权局获悉,为保护贵州省知识产权、消费者合法权益、遏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势头,市民拨打举报电话“12330”参与打假,最高可获20万元奖励。(《贵州商报》3月7日报道)

 

在人类天生的“物质崇拜”倾向面前,高达二十万的现金奖励,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会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诱惑。这笔不菲的奖励,也一定能够为贵州省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打假行动,征途漫漫,物质奖励又岂是长远之策?

 

一方面,金钱是世俗的产物。物质奖励,当然可以促进打假事业的“高歌猛进”。但是,如果某一天,支撑打假事业的“物质奖励”黯然离去,那么,以此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打假体系又会不会“轰然倒塌”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文明社会,金钱永远不可能维系一项制度走向繁盛。

 

另一方面,打假的主导力量一直在民间。人民群众才是打假的主人,只有让他们都树立起一种“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才可能推动打假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的物质引导,只会让他们丧失监督意识、自我辨别意识,久而久之,便缺乏了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免疫能力。

 

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打假事业的有序发展,物质奖励绝不是其最终归宿。我们要做的,是在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下,发挥民间的力量,让人民群众自觉树立起一种“维权保护”意识,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害,又可以监督影响他人,岂不是两全之策!

 

(二)都是学生自己惹的“祸”

 

话题:如何看待大学生工资不必农民工高?

在常人眼里,这些“围城”中的学生,一定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超凡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逻辑思辨。从“围城”中走出的学生,理应受到“非凡”的工资待遇和令人羡慕的视觉感受。但这只是人们想象中的大学毕业生。

 

如今的大学,早已不复当日的模样。寝室里没有学习氛围,你能听到的只是游戏的厮杀、电影的吵闹;教室里缺乏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你能看到的只是寥寥几名学生在那无精打采的听着老师“精彩”的讲解;校园里到处弥漫着爱情的“硝烟”,你能感受到的原来这不是校园,这是公园。

 

当寝室成网吧、逃课成常态、恋爱成娱乐在大学校园日益风行,我们还拿什么去奢望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建树、有所突破?我们又拿什么资本去要求大学生的工资一定要比农民工高?论专业水平,匮乏得可怕;论吃苦耐劳,大多拈轻怕重;再来看工作经验,一无所知。这些都比不过农民工,用人单位该怎么去说服自己一定要给大学生高工资呢?

 

市场化的社会,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少产出。大学生工资比农民工低,完全是他们自己惹的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