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随想

标签:
随想毕业网络媒介考试答案校园 |
毕业随想
绵阳的雨还在下,这几天来,就像一个异乡恋家的孩子,终日以泪洗面。
学校已经下了逐客令,所有毕业生必须在今天之内搬离寝室,公寓中心明天不再供水供电了。他们真的毕业了,他们真的要离开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兄弟。这一刻起,教室、食堂、图书馆都将变成他们生命中美好的回忆。再也听不见食堂师傅卖力的吆喝、再也听不见专业老师精心的讲解,就连平时那让人心生厌恶的上课铃,也将写进他们的历史。http://s3/middle/5f0e36e1g8a2a6001fba2&690
窗外不断有箱子的滚动声传入耳畔,去年听到这声音我很激动,因为那昭示着我大学生涯的成功开始,也预示着新的血液注入。春去夏来,又是一个轮回,今年我注视着一个个学长的离开,他们复杂的表情,百感交集的情绪,我想: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大学文凭,更重要的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阅历。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关注着他们,关注他们的论文答辩,关注这毕业典礼,有时也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情境中,想象着如何与老师道别,与朋友恋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不舍!恍惚中,自己已不是现在的我,一个准大三的我!
http://s1/middle/5f0e36e1g8a2a5f8dc340&690
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一眨眼就画上了句号,两年的大学生涯也已消耗殆尽。我们的年少轻狂,我们的放荡不羁,在这大学里也已黯然失色!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九月,拿着自己奋斗十几年换来的一纸通知书,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偌大的校园、繁华的街道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与刺激。然而时至今日,回首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得与失、成与败都是那么让自己回味……
反思之余,信笔涂鸦,权当饭后闲谈。
一、大学不是天堂,这个自由、独立的学术圣殿在现代商业的刺激下http://s2/bmiddle/5f0e36e1g8a2a60a7da41&690已悄然变味。两年前,我曾天真的以为自己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交不同的朋友。可是,我错了!大学仍是现代教育体制下的考试机器,只是它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半期考、期末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秘书证等亦足以解释这种论证。大学里“为证是图”“以证为尊”已成为一种风气,许多人为了这些而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四年来,除了那一本本鲜红的证书,真正学到知识的又有几个?当学术的光芒在大学已黯然失色,当大学变成大家都来学时,还有多少人会坚持最初的梦想?还有多少人在秉承着“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治学信仰?
二、考试,大学最不公平的考核方式。现代人将兴起于隋朝的科举考试发挥到了极致,工作也好,深造也罢,考试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然而大学考试毫无检验意义,也最不公平。首先,就考试的内容看,在考前一周绝大部分老师会为你指点迷津、划重点、拷贝复习资料。殊不知,这是老师的变相漏题,纵使你从没上过课,甚至你连上课的老师都不认识,但你只要拥有了这份资料,两天之内搞定。其次,高科技手段在考试中的普遍运用,网络媒介成了考试的最好帮手,考试答案群内共享,考试题目网上求助。再则,复印手段突飞猛进,一张A4纸的参考资料,完全可以缩印至手掌心那么大,小巧玲珑,隐性作弊,何愁不过。所以,有人戏言,大学的课程是在考前两天学完的。可谁又知道,它是掌握了技术还是掌握了知识?这对于那些刻苦认真的人来说,公平么?
三、专业不专,通才不才。借培养通识人才为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四不像”。殊不知,高中文理分科欠下的巨债,又岂是大学四年可以还清的。无独有偶,我们的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历史常识、马哲)从小学开到现在,除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为其辩解。舍本逐末、主次不分,已成为当代大学的通病,连专业知识都没掌握好的人,我们又能对他奢求什么?
四、读书无用提上议事日程。对于像我这样的农村学生来说,读书仍是他们改变贫穷面貌的最佳途径。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经过他们的拼搏与努力,一样可以换来与城里人同场竞技的机会。结果却是不菲的学费债务与工作难找的双重矛盾。当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甚至被潜规则时,还会有多少人会继续学业?贫穷的帽子又会不会在农村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