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剑_zj
张剑_z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6
  • 关注人气:3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度面纱下的端午,有商业浮躁无文化趣味

(2010-06-15 14:48:27)
标签:

节日文化

传统文化

国家法定假日

制度面纱下的端午,有商业浮躁无文化趣味

 

今年是中国端午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年。这并没有在人们心中掀起波澜,与其它传统节日相比,今年端午节却显得有点淡。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是历史文明的积淀,应当很好地继承发扬。(新民网6月15日报道)

 

2008年,国家出台规定将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三年来,这些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所知,但谁又真正了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

就拿端午节来说,姑且不论它的起源,它的节日性质、它的纪念对象,而仅是它具体的时间,恐怕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只是,那吸引眼球的小长假还在卑微的提醒我们:端午节来了……

许多年来,我们一直沉寂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游戏中:我们争夺名人故里,却对名人文化鲜有保护;我们对粽子食品精美装饰,对它的历史起源却不闻不问;我们龙舟竞技,却不是为了那严肃的纪念,只为博得背后那可观的经济效益。韩国端午申遗,将我们从游戏中拉了回来。于是,法定假日、端午申遗相继开展,可这些制度化的东西,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节日变假日,社会上出现假日高潮,节日高潮不见踪影。这些天,各大火车站人满为患,各大旅游景点拥挤不堪。而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纪念活动举步维艰,很难开展,放假不过节,正成为法定假日的主流。

其次,城乡异俗逐渐凸显。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端午节,二者之间也是渐行渐远。农村还有保留了相对完好的节日习俗,而在城市,游玩和餐馆成了大部分人的首要选择。端午节这一节日文化,在他们心中已逐渐模糊。

再则,对待外来文化是非美丑不分。于此,我们常陷入两种极端,要么不分好歹盲目跟风,要么大门紧闭,一直排外。其实,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我们不妨找好一个契合点,兼容并蓄,何乐而不为!我们的西装、发式由西方传来,不照样好好的吗?

传统节日不但需要制度的保护,更需要民间化、大众化的传承。传统文化来自民间,民间土壤才是它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如果失去这块土壤,未免有数典忘祖之嫌,况且没有历史源流的文化,又能带领我们走多远?如果我们一味的去强调制度化、法律化,那么这些文化将会在法定的面纱下与我们渐行渐远。因为有限的手段、硬性的制度去保护博大精深的文化,无疑是杯水车薪,事倍功半。

营造节日氛围,宣传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才是我们过节的初衷。我们不希望若干年后,是法定假日唤醒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一点点认知。

本文发表在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环球网红网四川在线、网易等主流媒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