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永远的尹雪艳》

(2010-04-05 21:16:08)
标签:

永远的尹雪艳

优越感

中学课本

集子

尹公馆

《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集子里的一部中篇小说,文章以尹雪艳为主人公穿插全文。通过对这个外表华丽、衣着光鲜而内心冰冷的女子的一系列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今非昔比、怆然失望的社会大画面。

 

小说故事情节较为凌乱,但大都集中在尹公馆,也围绕着尹雪艳进行。可既然是围绕尹雪艳进行,又缘何在其前面加上“永远”二字作为修饰呢?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只有某某去世了、或者哪位成为英雄、烈士了才会在其加上“永远”二字。比如:某某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学课本里《永远的丰碑》,而此篇小说在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加上“永远”二字,作者或另有其意。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这似乎又违反了国人的思维逻辑,人都是会老的。我想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将尹雪艳看作一个参照物,将大上海十几年前的繁荣景象高度浓缩在她身上,而其笔下官商勾结的王贵生、炙手可热的洪处长、今非昔比的吴经理以及悲剧收场的徐壮图,他们与宋家阿姐、吴家阿婆等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相。尹雪艳就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他们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正如文中所说“尹雪艳站在一旁,吸着烟,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诧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厮杀,互相宰割”。因此,我认为小说正是通过尹雪艳这一静态人物与时代变迁形成对比,勾勒作者对现实的思考。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对于这十几年局势的变化,大多数人都今不如昔。而即便是作废了的头衔,经过尹雪艳娇声亲切地称呼起来,也如同受过诰封一般,心理上恢复了不少的优越感。从精神层面讲,尹雪艳或许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只有在尹公馆才能获得那短暂的幸福,从尹雪艳手里得到一丝优越感,让他们回到从前,回到那个让他们有点怀念的旧上海。

 

所以,尹雪艳仅仅是一个风向标,一针催化剂,一个定格的人物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