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大学为哪般?

(2009-03-24 14:37:30)
标签:

功利性

助推器

一份

要有

《论语》

中国

杂谈

  读大学为哪般?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却一直没得到答案。不知道是自己没有目标太盲从,还是由于现实太残酷,让人不知所措?

 

  《论语》中讲到学而优则仕,孟子也曾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在民间流传颇广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强调为学的思想在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学术的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一系列积极现象的背后,它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中国古代,一些人为考一秀才,牺牲了自己大部分时间。要是中了,荣华富贵接踵而来;可是未必所有参加考试的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不中的占大多数,所以,他们的一生也不得不在窘迫中度过。虽然,这些现象的产生,与中国古代落后的教育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不可否认,春秋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的思想是他们下场的又一个助推器。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科技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知识的重要更是举足轻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的强者你不得不读书。通过什么方式来读书呢?在中国,主要还是学校教育。上高中读大学,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上大学能找一份好工作,并且在中国人眼里,子女能上一所好读大学,这是很有面子的事。可以说,在中国,学生都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去读书的。

 

   那么,读大学究竟为哪般呢?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生活,就必需要有物质基础。所以,人带着功利性去作某件事也是很正常的。只是我们该如何把握的问题?

 

   在学校时常听见有人这样抱怨,“我们这个专业开这门课有什么用啊?”,“我以后又不当翻译家,还强迫我学英语,用得着吗?”,“这些对我以后找工作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等等。可另一现象又特别讽刺,要是学校说参加某种活动可以为你的综合测评加分,不管这项活动你喜不喜欢,对你有没有好处,报名的人肯定是人满为患。因为这直接与你的一系列评优挂钩,所以人多是很正常的。可我们又仔细想一想,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愿意参加的呢?是为那加分,还是真想锻炼自己?答案显而易见。

 

   我们的功利心太重了,所以我们总是学不好。我们太看重利益了,所以我们总是浅尝辄止。我们目光太狭隘了,所以我们很难走出书本,有自己的思想。

 

   大学是培养人思想和人格的地方。当你四年之后,有了自己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那时你就会发现最总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那些可笑的功与利。虽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我们来说目标太大,但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责任,有朝这方面奋斗的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