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如何培养优秀的小组长》
(2013-04-12 14:13:02)
标签:
教研 |
分类: 2012小课题 |
小组合作学习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的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谈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从而导致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致使小组的“土壤”上开不出合作的“鲜花”。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课题研究时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从培养一名得力的小组长入手。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作用或职责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甚至整个课堂合作的氛围和质量。因此,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称职的小组长。那么,如何培养优秀的小组长呢?
一、细心审度,全面衡量,确定小组长的人选
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如:1学习比较优秀,责任心要强。2在同学之间要具有较高的威信。3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4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5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同学多发言。
二、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组长,应当力求做到:
1、使小组长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如: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各角色的职责,小组活动的程序,并经常提醒小组成员这些规则,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并内化。
如: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如何让机器人走八边形。经过培训的组长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先讨论确定了实验方案,然后就进行了这样的合理分工:一名学生设计程序;一名学生及时作好记录;再一名学生做数据参数计算;最后组长组织语言准备汇报。这一小组的实验完成得井井有条,博得同学们的称赞。而没有经过培训的小组长面对跃跃欲试的组员们无计可施,任由他们自己去设计程序,计算参数,忙的不亦乐乎。汇报时,组员之间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各持己见。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在合作学习时,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他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小组长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使他们明确小组活动的规则,学会合理分工,才能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2、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中经常会暴露出这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有的学生虽然是一个小组里,各干各的;有的小组成了“一言堂”,除了一人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外,其他人似听非听地默不做声;有的小组倒是热闹,唇枪舌剑,但仔细一听就发现他们并没有谈论正题,而是陷入了混乱的争吵;有的小组里的同学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基于以上的情况,就要求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要进行有序的安排,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情况。
3、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全面地归纳,并及时准确地汇报,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多种说法,在多种说法之间还可能存在着争议,在组内成员无法说服对方之时,组长要学会做好组员的工作,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在讨论问题形成结论是要求大同,存小异,防止组员在同一问题上作无谓的争吵,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作用;或者把组员出现的种种典型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在班级中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另外,小组长还要主动处理好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积极组织参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化“干戈”为“玉帛”,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要督促组员改正错误,帮助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总之,对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培养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从这样的一点一滴中开始慢慢地积累,培养一名优秀的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中,组长能够组织成员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形成共识,每个成员有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机会,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开阔眼界,让学生愉快、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积极、全面、确实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轻松、自然、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