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怕的OA--已阅

(2009-03-24 23:45:19)
标签:

杂谈

分类: 销售与管理

◇可怕的OA“已阅”

公司现在全线OA办公了,于是大家交流的平台多半变成了网上交流。写个申请要用OA,作个表格也要用OA,省区发个通知什么的也用OA,觉得这样挺好,不用再打电话了。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用OA来交流。这是好事情,工作传递的效率提升了,尽管有些同事打字做表格还是有点慢。

在OA上,有三种态度,已阅、同意和不同意。作为城市经理层面来说,用“已阅”的时候是最多的。近期省区、公司发布的东西较多,于是在各种文档后面的意见里,多见“已阅”。感觉是大家都收到并且看了,同时也按上面的要求去做了。

三月份出差巡检过程中发现,其实我错了。我就是太相信这些所谓的“已阅”,才导致我工作判断出现了误差。

设身处地想一下,你写的单子,我不小心来个“已阅”,说明我看了,或者是没有仔细看,拿不准,结论不明确,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不知道。如果这样的单子传到分公司,梁经理会回退给我,还会嘱咐:不能点已阅啊。是的。如果是申请单,肯定要态度明确,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是协同知会,只能点“已阅”,但这个“已阅”,也不能轻易点,点过就要负责任,是通知,就要知道通知内容,并按要求去做到,否则会受到处罚。是工作建议分享的,更要认真阅读,肯定对自已工作有用得着的地方,否则会贻误战机。

我们做工作,其实最为直接的是省区办发出的各种指令。要么是文员发出去的报表填报,要么是财务发出去的数据分析,要么是省区理发出去的工作建议和指令,就是其他文件不看,这几个是必看的,因为这是最为直接的,是和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要像对待自已提报的申请单一样来关注。

我给点“已阅”其实“未阅”的同事找个理由:OA单太多了,为了把待办事项变少一些,就点了个“已阅”。觉得和自已的销售、回款、费用核报、工资收入没有太大关系。或者是先“已阅”,等有空闲的时候再“细阅”。或者是粗枝“已阅”,就万事大吉,完成工作了。

但是,这并不是发OA者的原始初衷。之所以发这样的OA,是希望大家“已阅”并“执行整改”。

三月份最为明显的例子,防干枯洗发水的主题活动开展,几乎每个市场都卖得不好,几乎是每个同事都为此事着急。省区也一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先有了孟经理的市场巡检看法和整改意见,以OA形式传达给了每个人,大家都点“已阅”。后面,郑州客户经理总结整改意见,同样以OA形式传达给了每个人,大家都点“已阅”。我们以为大家会为此去整改自已的市场,以为会帮到每一个活动组织得不很满意的市场,以为大家会为此得到意见而感到高兴,以为省区终于为大家做了一件事情而感到欣慰,必竟还有时间。

事实上,这一路巡检下来,我很失望。还在埋怨洗发水如何不好卖,还在讨论公司组织的活动的单一性,还在说顾客如何不能接受。之前巡检中我又提出个观点:《站在消费者角度重新梳理自已的工作》的巡检感想。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点了“已阅”。

我的老天啊,我发现,这个OA太害人了,网络真的有时候不能信啊。

我没有怀疑大家的执行力,而是OA太多了,没有时间去看,一律“已阅”。太可怕了。我想我们还是不要太依赖网络了。

我们要处理OA上的知会单子时,大家至少要在“已阅”后面,多提出些意见或者列出些执行情况,这样至少发OA的人心里会感到一些安慰。同时可能还要多打个电话。
   有时候沟通是相互的,或者说是相互尊重的。至少这样是平等的,要是大家的内联单,我也点个“已阅”,或者“同意”没有其他意见,其实也挺别扭的。

所以,大家在点“已阅”时,要确实“已阅”,要确实按意见整改,执行到位。确实认真看一下,对自已的市场管理会有帮助的。
   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点“已阅”,要负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