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妈咪Jane_黄静洁
妈咪Jane_黄静洁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28
  • 关注人气:17,9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女赴港遭辱起冲突 先护正义还是先护孩子?

(2015-03-11 11:33:19)
标签:

育儿

母女赴港遭辱起冲突 <wbr>先护正义还是先护孩子?

  这几天一段视频被疯转,并引起大家的愤怒。情况是这样子的:有一群年轻港人戴着着口罩围攻一位带着小女孩的妈妈,硬说她们是大陆走私客。看过视频后,也许你正为同胞受辱而义愤填膺,也许你正为那位无助的妈妈感到心痛,而我,则更关心那个在围攻人群与妈妈之间徘徊丶受到惊吓的小女孩。妈妈一定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此时此刻的她却因忙着与陌生人激烈争吵,而无暇顾及小女儿了。作为母亲,我想这个女孩一定被吓到了,不知为何世人要如此羞辱自己的母亲!

  我认为:作为父母,此时此刻,正义不在先!遇到冲突时应先考虑保护孩子,尽快脱离是非之地,千万不能让孩子卷入口舌之争。

母女赴港被骂事件
别忽略还有个孩子!

  看到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完整视频请至文章底部观看):一对内地母女在屯门被几个蒙脸、戴口罩、帽子的香港青年围骂,说她们是走私客,母亲不甘受辱,打开箱子给他们看,我走私什么了?然后港人说就算你不是,但你同胞是。还说大陆人占用了他们香港的资源,抢他们的东西,叫大陆人滚回中国。小女孩被吓坏了,躲在妈妈怀里哭泣。妈妈没有安慰孩子,反而忙着打电话。围观人群漠然以对,只有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帮小女孩擦眼泪。
母女赴港遭辱起冲突 <wbr>先护正义还是先护孩子?

母女赴港遭辱起冲突 <wbr>先护正义还是先护孩子?

母女赴港遭辱起冲突 <wbr>先护正义还是先护孩子?


孩子在场如何应对
输赢3方式对孩子影响不同  

  在公共场合与人争执总是难免的,家长在处理人际冲突时,一般会采取3种不同的方式,引起3种不同的状况,我们来仔细看看,哪种状况对孩子最有利:

状况1:当与别人口角时
有些家长为出一口气,与他人对骂,甚至爆粗口。这样做似乎出了口恶气,但事实上只能让双方都受到更大的伤害,无法解决问题。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情绪有可能通过种种方式传递给孩子,一旦孩子受到惊吓,失去安全感,想要弥补往往要花上很大的力气,而且成效恐怕也很有限。

状况2:当与别人动手时
在争执中,有些家长会因一时冲动而动起手来,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使得矛盾升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殃及生命。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孩子自然会产生难以言喻的恐惧,更有害的是,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复制大人解决问题的模式:动手打人。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事后孩子看似恢复正常的情绪,但这种影响却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孩子需要很多注意力、没有安全感、偷东西、打人、故意找碴或唱反调、明知故犯等。

状况3:立即躲避火爆现场
一些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会采取“逃离是否之地”的方式,立即带孩子离开“战场”。

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这样做看似逃避,但却能极大程度上赢得对孩子的保护。当然,在带离现场后,家长还应及时跟孩子做好沟通,让孩子了解事件真相,并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的知识。


帮孩子做心理建设
表面平静不代表没事

大人之间的人际冲突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因此,家长在处理事件时无论是冷静还是过激,事后都需要跟孩子做以下几步沟通,别让事件在孩子心灵留下难以弥补的创伤:

❶迅速平静自己的心情
当家长感到愤怒、压抑,郁闷和烦躁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都不应表现出来,更不能冲孩子发火,表达不满,这样做将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家长应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❷马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
询问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心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妈妈不应该生气、和人争吵,你一定很伤心、很害怕吧?”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他,并会全力保护他,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

❸向孩子说明事件前因后果
大人争吵时,有些孩子会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做错事引发的。家长要用孩子能理解且贴近他经验的方式,向孩子说明整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家长又是如何解决的。例如,视频中的孩子并不了解香港人为什么要骂自己和妈妈,妈妈事后应该跟孩子说明香港的历史,让孩子明白,这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无关,这样,孩子才不会背负着心情的重担。

❹避免孩子模仿大人的错误方式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大人有时也会生气,也会有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但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大人要学习的功课。这样做可以避免误导孩子。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大家都能接受又可行的好办法。

❺过后几天,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是否有焦虑、哭闹、恐惧、抑郁等异常现象,并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从目前看到的短片来看,这位妈妈遇到了不平的事情,一个人带孩子,又要解决冲突,的确很不容易。但现在视频到处在转,母女俩照片被曝光,孩子也一定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该如何收尾,缓解和弥补女儿受到的内心伤害,是这位妈妈首先要做的。

母女赴港遭辱视频(点击此处即可观看)

欢迎关注由我创办的
微信公众号:父母堂 
英雄爸爸悲催妈妈 <wbr><wbr>看截屏就知道儿女将会大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