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甲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疫苗h1n1流感疫苗育儿 |
分类: 人气博文 |
上个月我带四岁小儿子回纽约一个月,顺道去看望了在罗德岛 Roland Island 读高中的外甥女晓晓。哪料想却爆出了学校接连有两个初中学生死于H1N1甲型流感,不经意间,我与甲流“次亲密接触”了一回。这让我真正体验到:原来甲流离我们那么近。
晓晓就读的ST.MARY BayView ACADEMY 高中。在这个处处透着平和及活力的校园里,
H1N1悄无声息地就带走了2个初中女孩。
疫苗,打还是不打?
虽然美国人在甲流横行的关头仍镇静处事,但在接种甲流疫苗上却比谁都急切。疫苗一上市,就有公众排长队等接种。起初我还暗自嘲讽这些“猴急”着要打针的人:疫苗性能还不稳定就打,这不是送上门的白老鼠?!直到我接到在
Roland Island 上高中的外甥女住家妈妈 Betty
的来电,才意识到甲流与我的亲密关系。她开门见山就说:“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告诉你,晓晓的学校刚死了个六年级学生,她被确诊为甲流病人。你有办法让晓晓在纽约打上甲流疫苗吗,因为
Roland Island 要等到十二月才有疫苗的份额。”
这是晓晓在美国的住家夫妇,左边是住家爸爸,右边是住家妈妈—Betty
哇!我心里一惊,刹那间甲流不再是新闻报道里那些跳动的数字了。我意识到“必须替孩子打疫苗”的紧迫,但同时对疫苗的功效仍心存怀疑。于是我先请教了我的家庭医生,他给我的答案是:“总会有些人对某种药物产生不适应,也就是所谓副作用。但这种几率是非常渺小的。何况甲流的病菌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空气里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大家都没把握可以靠物理隔离来预防。所以,我认为如你的孩子对药物没有过敏史,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打要比不打来得安全得多。”在医生的建议及鼓励下,我让小儿子响响和晓晓一起接受了甲流疫苗的注射。
打甲流疫苗的那天正好是西方的万圣节,响响和晓晓在接种后
6小时就像无事人一样,扮起“小魔鬼”拎着南瓜桶讨糖去了。
就当我带着儿子登机回国的当口,晓晓的学校又传来一个七年级学生因患甲流而不治身亡的噩耗。我再一次觉得“听医生的话,带孩子打疫苗”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家的两个孩子都十分健康并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
甲流已吞噬了4000美国人的生命
我去美国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未正式宣布“美国进入甲流紧急状态”。而我的美国、朋友对甲流表现出的坦然也让我觉得:“甲型流感在美国并没有那么严重。”但到了纽约后,我却发现每天早上电视新闻的头三条必有一条关于“甲流”的报道,而且主流媒体对甲流感染及致死人数的报道每天都会更新。在USA
TODAY的网站里专设了甲流的专题报道,其中显示几乎全美各省都有感染甲流的病例,截止11月甲流已经导致4000多美国人死亡,其中儿童的死亡人数已超500。这数字很震慑,因为美国人都了解美国出兵伊拉克5年来死亡人数只不过4000多,而H1N1病毒吞噬4000个生命的速度仅仅用了6个月!
这是晓晓高中的学习及生活场所
左图:正在上物理课的教室,美国的老师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教孩子
右图:整洁的餐厅,学生们会在休憩的时候在这里喝杯饮料吃点小食
但即便是如此严峻的情势,美国老百姓还是生活得祥和笃定。没有人疯狂地去抢购口罩,囤积药物;马路上也很少见人带着口罩晃悠。我的美国朋友说:“不是我们不重视,只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意识,预防甲感要从个人做起,比如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要勤洗手,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要主动自我隔离并及时就医等等。”这几乎已经成了美国人普遍具有的公民意识。
Jane's Tips: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自己有感冒的症状,主动和孩子隔离
2.督促孩子勤洗手,勤消毒,随身带好方便的消毒清洁棉
3.避免带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场所
4.给孩子多喝水,多补充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如果妈妈们在养育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或困扰,可以前往妈妈宝酷网我的专栏Ask Jane提问,我每周会选择回答问题。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各位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