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凤岐
曹凤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095
  • 关注人气:5,0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凤岐: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需要大改革

(2009-03-25 07:47:55)
标签:

财经

经济

金融监管

一行三会

监管委员会

中国

分类: 金融理论

金融监管:条件成熟时建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度创新”,或者叫“疯狂地金融创新”,这种金融创新已经和实体经济完全脱离了,他们有一个工具叫“CDS”,类保险产品,它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全球GDP,这种交易导致的风险是非常之大的。另外,这也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对金融创新和监管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谁管投资银行、谁管高杠杆?谁管衍生产品?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原来以为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比较健全,现在看来金融监管也存在很大问题。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提出了要加强金融监管。温总理在报告中也讲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

 

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是“一行三会”,一行是人民银行,三会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目前在中国分业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发挥它的作用的,包括人民银行对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的监管,银监会对银行的监管、证监会对证券业的监管、保监会对保险业的监管。

 

但应该说中国的监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一,现在我们已经向混业经营过渡了,包括我们的几大银行,实际已经成为控股公司了,控股公司由谁管?控股公司下面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有的是监管不着、监管真空,有的是监管重叠,还有的是监管套利。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现在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监管问题并没有解决。

 

第二,就是金融国际化,实际我们的市场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监管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监管,还有一些涉外监管问题。

 

第三,要改变监管理念和方法。有业界人士认为中国金融监管过严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监管并不是严,主要是我们监管的手段、方法行政化,还是从审批的角度来监管。实际上监管者的责任是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如果出现违法问题,我们应该要依法处理,或者要有措施预防出现这种问题。为什么业界老觉得中国监管严呢?因为什么都得审批,金融监管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审批机构”,实际上这是“监管错位”,这不是严,实际它不严,很多中国的内部交易、证券欺诈等出的问题很多,但揭露和处罚都很不够,市场的公平性、公开性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并不是管得严了,而是监管理念和方法、手段需要改变。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订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收集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通过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和美国的监管经验来改革和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英国就是由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共同进行金融监管,是一个统一监管的模式。而美国1999年现代金融法案出来以后他们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明确地授权由美联储进行监管。所以我觉得能采取这种办法,作为金融监管委员会可以监控总公司、母公司,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控股公司,或者银行或者保险集团公司。这些集团公司下面,都有银行、证券或保险子公司,对它们进行功能监管就可以了。

 

我们考虑了改革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阶段是完善现有金融管理体制,因为现有的体制不能够改变,要明确职能、职责,转变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法,加强监管等。

 

第二个阶段是在一行三会的基础上,在国务院领导下再成立一个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协调这一行三会之间的的关系,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上出有效协调。因为现在他们都是部级单位,三会目前联系靠的是一个备忘录,一些重大的监管问题没法协调。

 

第三阶段,在条件成熟后,设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它和中国人民银行并列,直属于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货币市场,证券、保险、银行,都由金融监管委员会负责,现在的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变成金融监管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各自分工负责,对金融业进行功能监管。

 

其它:致广大网友、博友的一封信

 

新浪财经博客周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