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稿件】千年之后,杜甫变身娱乐明星

标签:
尚子熠评论特约稿件杂谈 |
分类: 【尚子熠■文学作品】 |
http://s8/middle/5f0c38b6tbc95b71ab157&690
千年之后,杜甫变身娱乐明星
文\尚子熠
李唐已故,杜甫依旧
不管是李唐王朝的盛极一时,成就了独步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诗圣杜甫,还是诗词在唐宋时期走上巅峰,让人们记住了这一位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苦难诗人。总之,千年之后,诗依旧,杜甫依旧。
诗以言志,亦以取乐
撑一枝文字之笔,沿文史长河追溯而上,我们都会发现,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上,诗是一件美好而又庄严的事情,是浪漫而又风流的,是与生活遥远的、神圣的,是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毫无关系的。现如今,网络的日新月异、异军突起,让诗歌等高贵的纸质文本呈现出没落的趋势。
时值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千年后,诗圣又在另一个他全然没有想过的时代贴近大众、贴近生活,成为人们在烦躁的工作生活之余的一大乐点,又一次掀起波澜。
“杜甫很忙”大红于当下时髦的网络微博之上,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涂鸦诗圣,谨为纪念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存在即为合理。当然合理不一定合情,合情合理在人们的观念中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正如传统观念中的思想根深蒂固的认为诗是艺术的精华,唐诗是诗词中的精华,因此诗圣就应该被奉之高阁,神圣而不可侵犯。
其实一个时代足够文明、足够进步、足够开化,是应该让社会之间的万事万物相互兼容的,这样的社会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才会一片是繁荣昌盛的荣荣乐景。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以新的旋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不是固步自封、循规蹈矩的行走在前人遗留下的条条框框之内,依旧吟唱几千年前那些丝毫不敢改进与超越的陈词滥调。我觉得,倘若21世纪的我们还是如此,倘若无比不羁的“90后”还是如此。那么,这便是一种悲哀,这个人的悲哀,这代人的悲哀,这个世界的悲哀。
广泛交流,乐己乐众
我国传统文人的代表形象,诗圣杜甫,在当今众人妙笔生花的涂鸦之下,如凤姐、犀利哥般在一夜之间迅速蹿红网络、风靡一时,并且引起广泛关注。
当然,杜甫先生的再度风靡并不是一无是处、空穴来风的。这个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明杜甫虽然已故千年,但他还是活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的诗歌依旧为众人乐道、脍炙人口。这在无形之中,继承、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让诗歌更加走进大众生活,正如杜甫本身的诗歌作品一样体现着创作贴近大众的原则。
然而当时杜甫的诗歌,于今日网络上的“杜甫很忙”,两种情调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前者充满苦难呻吟,毫无乐趣可言;后者则激情洋溢,笑点频出。这不正是如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之后带来的成果得以广泛应用的体现么!
这样的信息应该被正确评论、引导,在社会中广泛传播交流。还可以开拓青少年的思维空间,不要让传统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不要让中国数以亿计的学生千人一面,毫无生气。
神圣杜甫,堪比悟空
网民在微博上疯传一时的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
写诗的杜甫竟然也具备七十二变的本领,可以像经典叛逆形象孙悟空这个毛猴子一般千变万化。脱去诗歌文本的舒束缚,卸下苦难形象的外表,诗与诗人都变得开朗快乐起来,诗不再只是诗人的诗了,诗人也不再只是诗人了。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又高于生活。
诗圣如齐天大圣一般的变化多端,无形中向大家传递着一个全新的信息:古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也能衍生出如此之多的事物,并且如此容易,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与人们众心相接。
因此,我们不妨一试,让它存在、发展、繁荣。也许一不小心,就会打造出一个新的文化娱乐品牌。
2012-03-30
注:图片来自网络。专栏稿件,其他刊物转载请联系~http://s2/middle/5f0c38b6tbc95c0134cc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