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2022-08-19 16:56:22)
分类: 评论专类

     文学的现场意义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白马 

 

01

近期,根据著名作家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山神》改编的32集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一套热播。7月底,舟山定海邀请何建明来岛上书店作报告文学《山神》讲座,因防疫要求、时间关系而没能成行,留下遗憾。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想起去年530日,我们这边邀请何建明老师来作《革命者》讲座,中午我陪同午餐,带了很多何建明老师著作请他签名。他主动提出,加个微信吧。他是中国作协驻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如此谦和,我很感动。我感到这是他对一个市级县区级业余创作者的尊重,也使我内心更加敬重何建明老师这样的文坛大家。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何建明创作了50多部长篇报告文学,我很早就读他的作品,《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根本利益》《忠诚与背叛》……每一部都很有影响。

尤其近年来,何建明更是保持创作激情,作品一部接一部,《那山,那水》《革命者》《雨花台》《浦东史诗》《大桥》《诗在远方》《流的金 流的情》……让人叹服。

何建明的作品,三获鲁迅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何建明的《革命者》(俄文版)获得俄罗斯“2021年度最佳图书”奖,这是中国作家的原创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何建明除了报告文学作品的成就与影响之外,他更是有一份文化人情怀,他主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是一项大工程,目前已出近百部,是最可信读的人物传记,这方面,很多人没关注到。

何建明是位多产高产作家,更是靠作品影响力说话的作家。他的多部报告文学被拍成影视作品。如《高山清渠》,就是由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山神》改编的电视剧。

何建明是当前中国文坛中最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关注弱势群体,塑造时代英雄,并站在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社会和时代,抓住最能反映人心的事件和时代的闪光点。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实地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

读了很多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我感到有三个主要特色:一是直面真相、忠于现实。二是平民情结和忧患意识。三是高扬主旋律。长篇报告文学《山神》,就是这样的作品。

 

02

《山神》讲述了被誉为“当代愚公”的山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绕过三座大山,穿过三道绝壁,开凿出一条十多公里的人工“天渠”,从此碧水长流,干旱贫瘠的山区面貌得以彻底改变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时代之歌。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黄大发是一个普通农民,又是一位共产党员,面对自然的严峻考验,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宁愿付出生命也要引来源头活水,他的故事感动中国。

著名作家何建明深入贵州山区,通过察微探幽的深入采访,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黄大发的感人事迹,向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致敬。

“要我写”与“我要写”,是两种不同的创作心境。《山神》是何建明“我要写”的作品。正如何建明所说:“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把它写出来。要我写和我要写是不一样的。我想,在歌颂之外,主动发现民间英雄,同样是当代文学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

2017年在写完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后,一次在手机上何建明看到了关于山村老支书黄大发用36年时间为村民修一条水渠的报道,这篇豆腐块大小的新闻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感到黄大发这位老党员(201782岁)不简单。于是立即决定前往贵州遵义采访。

20178月,何建明深入草王坝村(现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采访,201711月完成长篇报告文学《山神》写作,并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18年第1期首发。20187月《山神》出版。20183月,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之后获“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216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在何建明采访黄大发前,黄大发作为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简单报道过,其他方面并不为人们所知。为平民英雄树碑立传,彰显了一个作家高尚的品格,也是一个作家的功德。正如何建明自己所说:“这些普通共产党人,值得作家去好好书写”。这也是一个作家让人敬重的地方,也见证了文学的力量。

感动人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山神》就是一部感动人心的好作品。一为作家何建明感动,二为黄大发感动。《山神》在《中国作家》2018年第1期首发后,反响热烈,被文学界誉为“一部礼赞真正英雄的作品,是向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致敬的作品。”此后,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连续4集向全国读者推荐《山神》,《人民日报》“逐梦”专栏更以《黄大发和乡亲们筑渠的故事》为题刊登《山神》节选,致敬功勋党员。

《山神》我读了三遍,书中的《序:上天的路》,一篇1万多字的长文,是我读到最长的序之一。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序,当时何建明也已60虚岁的人,却能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实地采访,这种精神与一些玩文学的人完全不同。读了这篇序,我才更明白,《山神》是何建明在跟着当时82岁的主人公——黄大发三上绝命悬崖,在生活现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最终用激情和敬畏写就的。我看到字里行间凝聚着作者对这位创造出非凡奇迹的农民英雄的崇敬之心。也体现作家本人对黄大发、对劳动者发自肺腑的热爱与敬重。

何建明说过,对于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来说,无论写什么题材,必须要尽可能地抵达现场,离现场越近越好,这是一个报告文学作家最基本的素质和最重要的品德。他这样说,更是身体力行。

《山神》全书共七章,作者先从采访水利专家、原遵义县水利局副局长黄著文入手,展开黄大发30多年带领村民修水渠的事迹。

黄大发所在的草坝村在大山深处,因缺水而贫穷,缺水贫穷的生活让人无法想象。村民将有清水喝,能吃上白米饭,当作一种幸福的至高点,想想让人心酸。黄大发195823岁当上生产大队大队长,1962年开始担任村支书。他立志带领村民凿山修渠,第一次修渠因技术、材料与经费等原因,没能通水。54岁的黄大发参加水利培训班,明白了“土法上马”没有成功通水的原因。在黄大发的奔走下,政府终于立项,有了技术的保障。雄心壮志终成真,1995年端午节,草王坝村终于引来了天河之水。这条渠又被村民称为“大发渠”。

黄大发把职责使命扛在肩头 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带领村民历时三十六年,绕过三座大山,穿过三道绝壁,开凿出一条近十公里的人工“天渠”, 将相隔几座大山的螺丝河引到了草王坝。从此碧水长流,干旱贫瘠的山区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作家选择这样的题材书写,对于当下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文学对时代生活的热切回应。《山神》对于塑造典型人物、礼赞英雄具有重要意义。

在何建明笔下,黄大发是人,但更是“神”,他是来自于大山深处的“神”,这种神奇的意志和信仰,是由共产党员的精神铸就而成。黄大发是“当代愚公”。

在《山神》的结尾,作者饱含激情,运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迭进式的议论和抒情,将黄大发的精神和英雄形象推到极致。

13万字的《山神》显示出写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生活质地坚实与鲜活的兼具,字里行间都透着何建明与黄大发两人“英雄惜英雄”的情怀。

读《山神》中黄大发的事迹,我几次流下泪水,这是《山神》带给我的感动。这也说明了文学的现场对作家的创作之重要。可以说,没有何建明当时那番艰险和辛苦的现场采访,就可能不会有经典式的《山神》作品呈现给我们。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

 

03

由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山神》改编的32集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一套热播。这是何建明又一部报告文学“变身”电视剧,这是《山神》传递的英雄力量。

电视剧《高山清渠》则是报告文学《山神》另一种生动立体的艺术表现。电视剧《高山清渠》讲述“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的故事。作为中组部2021年重点扶持项目,《高山清渠》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何建明担任了电视剧《高山清渠》的文学顾问,与编剧雷献和、导演楼健合作推出此部主旋律电视剧。

因先读了文学作品《山神》,再观看电视剧《高山清渠》,自然会做一些比较。

《高山清渠》由演员李健、马境领衔主演。李健演饰的黄大发,马镜演饰的徐开美,角色表演都很到位。李健演过多部电视剧,演技纯熟,马镜在《大牧歌》中演饰杨月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剧为了剧情展开、矛盾冲突等需要,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变,增设了很多人物事件。

人物方面,增加了陈大任、许怀春、田红红、王世勋、宋奇志、关大祥等角色。

事件方面,增加了黄大发抓特务、部队封山、救火场面、知青偷炸药、学唱京剧、彬彩住院等情节。

原书中老辈子杨春发,剧中变成了德宝爷。

书中黄彬权只是点到名字的人物,在剧中却有很多戏份,父子冲突,想当村支书,叫来技术人员测绘……而书中写的是张大奎、王廷忠等技术人员进行绘测设计。

剧中黄大发二女儿彬彩生病住进大医院,得到王世勋教授一家人的关爱。但其实书中写到的彬彩得了尿毒症,父亲黄大发因为家中贫穷也因为心系修水渠,没有带女儿去医院看病,彬彩是活活病死在家中的。这也是黄大发作为父亲心头永远的痛。剧中,彬彩之死将悲情推向高潮,与之后通水典礼之喜,形成一悲一喜之艺术感染力。

原书中有关黄著文、张大奎、黄文斗等人与引水工程的关系,应有很大剧情展现空间。尤其黄著文,当上县水利局副局长后,黄大发双脚行走200多公里,找到黄著文。他被黄大发感动,他是草王坝村引水工程的一个关键人物。不知何故,导演、编剧没有选择这些真人真事展开剧情,我有些不理解。

河南林州红旗渠早已名扬天下,我也参观过红旗渠。相比草王坝村的“天渠”,一个是举全县之力,一个是举全村之力,他们的精神都令人感动。

感谢著名作家何建明,因为他的《山神》,让更多地了解黄大发和草王坝村“天渠”的故事。

读《山神》,观《高山清渠》,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原著《山神》。文学作品让人阅读,影视作品让人观看。虽然我更喜欢原著《山神》,但也应看到电视剧是一种更好更有影响的普及宣传,让黄大发这一人物更好地走进人们的心中,有着应有的价值。

 

2022.8.11

 

0813发表在上海何建明文学院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