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获奖作品颁奖词

分类: 三毛散文奖 |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获奖作品颁奖词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大奖
复达《北纬三十度的海味》(组章)颁奖词
这是一组典型的“海洋乡土”文本。作者将海岛地域风貌和乡情风味相融合,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舟山群岛独特的海味风情。鱼的生长习性、生活场所、各类海味制作,与作者长期的观察和深厚的积累,形成了深切体验,眼光独到,海味中显现出浓郁的哲学思辨意味。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大奖
这是一篇关于民族寻根和融合的碰撞之作。作者凭借二分之一达斡尔族血液叙述者的独特视角,以母语为聚焦多棱镜,充分展示了当代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生态,细致而真实的袒露,爱和怨的矛盾,客观而冷静的解剖。这一切,都使得文本意境丰沛而神秘。
这是一篇回望昨日世界的凝练之作。从出生地马西来亚到居住地台湾,贫穷的故地和艰难的生活,在小学和中学同学变化的像片里,在父母亲的深深惦记中,甚至在杂乱无章的梦忆里。所幸一切都已成过往。文本叙述散淡真诚,主旨却紧致而具有强大的沧桑张力。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大奖胡烟《夜访菖蒲君》颁奖词
这是一篇烟火味极浓的写植物的性灵之作。作者将菖蒲当作心仪的至亲爱人,从历史到现实,一路不舍追寻,融入了自已深深的气血,视野开阔,虚实相生,气息迷人,意境深美。作者和植物的在场感和介入感都较强,展示了一种别样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气象。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大奖耿立《祭父帖》颁奖词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潜力奖沈念《少年眼》颁奖词
沈念的《少年眼》,透过一个少年的视觉来认识洞庭湖的神奇美丽和湖区人的生存姿态,继续了他一以贯之的轻灵、隽永的叙事风格,这使他笔下的洞庭湖充满氤氲的梦境特质,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那绵延不断、变幻多端、自成一格的叙事策略趋向成熟。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潜力奖张巧慧《金石永年》颁奖词
张巧慧的《金石永年》,是对于拓碑、墓志、印章、琴曲的文学解读。她让我们在那些陈腐、老旧的物什中,触摸到了一种风雅、一种文化沉淀后的醇香韵味;也使我们感受到她的散文创作,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和风韵。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潜力奖王族《判断者说》颁奖词
在所有西北题材的散文中,王族的《判断者说》是一种另类。它通过白描手法和陌生化艺术处理,使我们洞见到了西北生活的诸多秘密,也使我们体会到了工业文明深入过程中那日渐丢失的敬畏自然的意识,更使我们感受到了散文创作走向超拔与辽阔之境的无穷潜力。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潜力奖
聂小雨的《筒子楼》是一种底层书写,记叙了城市里一群欲望中仍有温情的小人物,在平淡之中演绎的悲剧或喜剧。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表现了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显示了散文创作难能可贵的一种向下扎根的姿态。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秀奖陈词《一棵水稻的现代属性》颁奖词
陈词将自我投射在一棵水稻上,孤单、弱小、无助、卑微,既是在场者,亲历生活之种种困境,又是旁观者,以同情目光看待同事之遭际。他那颗年轻的、渴望自由的心如清冷明月高悬天穹,诗性的灵魂试图追逐火车奔向远方。文学,是改变自己、成长丰富、获得自由的可能?!
阿微木依萝以富有质感的文字、生动的笔触,叙写一次出行。无目的的行程,又好似有所指向;追寻逝去的情感,却进行着一次情感经历;去往叫渡口的城市,渡口却不是生命的出口,试图改变的个体命运终究无力改变。出行的结果是返回,希望与绝望并行,情感与命运终究无法确定。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秀奖
是什么,吸引周华诚反复去抒写父亲的水稻田,他的故乡村庄?此文中,“父亲的水稻田”不再是一个修辞或一种行为艺术,而有了现实的、深切的痛楚。时间跨度二三十年,周华诚以朴素笔触,叙写了乡村与城市的疏离,荒芜的村庄,无人耕种的田地,不再被记忆的手艺。他试图返回、重现昔日的乡村田园。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单篇散文新秀奖朝颜《逃离》颁奖词
朝颜以一个走上逃离之路的留守少年展开叙述,通过少年的成长历程回顾,聚焦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变化,将一个人、一条线摊铺成了一张硕大的社会网络,其维度不仅牵涉逃离者本身,亦有对家庭中不同角色,教育者之角色,同龄者之角色乃至作者本人的层层拷问。作品以白描的手法,冷峻的叙述,呈现了新散文写作者关注“逃离”现象新的笔法和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