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随感
白
马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印华栋/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
有几年没买“诗歌年选”,因为让我失望。一是选家眼光,二是估计也没有太多的好诗佳作可选。
2015年2月16日,因手头有一张购书卡,来到舟山市新华书店,见有《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是按年代诗人编选的,有的特色,于是买来一阅。
此“排行榜”也就是按“年代”选诗这个特色,好诗不多与其他“年选”无异,且书名《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不妥当,“排行榜”要排出名次,按“年代”不算“排行榜”。书名应为《2014年中国诗歌“年代”诗选》。
此“排行榜”(年选),一人一诗,总选247人,247首,其中“00年代”6人/首,“90年代”16人/首,“80年代”51人/首,“70年代”106人/首,“60年代”145人/首,“50年代”19人/首,“40年代”4人/首。
本人阅后,欣赏的仅37首,比例10:1。
如下:“00年代”2首:铁头《爱情》、孙澜僖《楼上的树》。
“90年代”3首:张夜:《我怕遇见怪叔叔》、景步航《稼轩之醉》、许立志《我弥留之际》。
“80年代”4首:周琦《母亲》、诺布郎杰《塔尔寺》、张兹旭《缓一下,现实就进来了》。
“70年代”6首:魏克《空村庄》、茉棉IC卡电话亭》、南子《所想》、余数《爷爷》、三个A《蚂蚁》、魏斌《与你有关》。
“60年代”10首:李少君《敬亭山记》、安琪《假如》、黄梵《拆迁》、程维《故乡之敌》、弟广龙《斑马的衣服》、洪烛《行吟诗人》、胡茗茗《奢华的春天》、路亚《刀子》、刘向阳《走过拱宸桥》、罗广才《悼卧夫》。
“50年代”1首:陈超《沉哀》。
“40年代”1首:食指《命运的平衡木,我的独桥》。
从这些数据看。“00年代”6人/首,占了2首,“90年代”10人/首,占3首,“80年代”51人/首,只有4首。“70年代”106人/首,只有6首,“60年代”145/首,只有10首(接近15:1),“50年代”19人/首,只有1首,“40年代”4人,有1首。
这虽然是我个人的眼光,但说明了许多大家、名家中没选出好诗,尤其“70年代”“60年代”,令人感到不安,写诗在于才气,但随着人生阅历,诗艺的操练,不同年代应写出不同内容、不同精神状态的诗作。很可惜,我没有看到。
欣喜地看到“00年代”、“90年代”诗人的生机,朝气。
尤如看厌了书坛上太多的“鬼画符”书法作品,偶一见中、小学生清秀的楷书、行书,反而让人惊奇。
本人欣赏的37首中,尤其看重“90年代”诗人景步航的《稼轩之醉》,许立志的《我弥留之际》,“70年代诗人”魏斌的《与你有关》。
景步航的《稼轩之醉》,有《离骚》之韵,古赋之笔调,词语有一种古典之美。摘录如下:
稼轩之醉
景步航
苍茫沙场,寒气袭扰,凄草秋深
狼烟隐隐升起,又消散在辽阔的绝境
浮萍一样的江山,在破碎中飘摇
一羽孤鸿茕茕孑立,暗黑天际沉沉欲坠
唯有冷雨三两点,失落虚空
风声敲打牛皮营帐,征夫犹未眠
杯盏中的美酒,是葡萄的血
是未寒的尸骨流淌的魂魄
醉里挑灯看剑,但见寒光照铁衣
望断乡关,山高路远,归途孤绝
任他黄沙千百战,破不破楼兰无回还
戌角吹响,烟尘四起,风沙飞扬
马蹄踏日月,金戈动乾坤
铁骑卷过,连天衰草间亡灵呜咽
把酒问青天,是谁赢得生前身后名
江山未固,万骨已枯
同是“90年代”诗人,许立志《我弥留之际》读了之后,让人心酸。诗人于2014年10月1日坠楼而去。而他的诗篇留在人间。选家选自他的新浪博客。
《我弥留之际》,写得从容、冷静,超脱,有一种出世的思想。既对人间留恋,又把死亡看得淡然,如此年轻的诗人,却选择的离世而去,愿他在天堂安息。
我弥留之际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
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想在草原上躺着
翻阅妈妈给我的《圣经》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
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面对人生,生命,如此淡然、从容,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70后代”诗人魏斌《与你有关》是一首好诗。当下很多诗人,不注重形式、节奏胡乱地写,魏斌却能注重诗的形式美,使之达到形式美与内容的统一,我看到向诗本体审美的回归。
现录如下:
与你有关
魏斌
闭上双眼
世界还是与你有关
你母亲脸上的衰老
你爱人身上的疲倦
你孩子眼中的迷茫和孤单
与你有关
那受伤的土地
那生病的河流
都与你有关!
那些幸福的人
那与受苦的人
与你有关
那些梦想的灰烬
那些失去的自由
都与你有关!
你将要写下的每一个字
你将要走过的每一条路
都与你有关
睁开双眼吧
世界始终与你有关!
每一滴血、每一滴泪
都需要你用另一滴血、另一滴泪去偿还
让人费解的是一首选自《新华文摘》的诗作(作者名字不点了),竞如此差劲,《新华文摘》怎么会选载这样的诗?
读这本“排行榜”,使我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诗人很多,但好诗很少,很多诗人还在迷局之中,不知诗美是什么一回事,你写得不好不美,读者会喜欢?
这个时代好诗不多也罢,也影响不了时代。但2014年先是卧夫5月在怀柔山中绝食离开人世,接着是“90”后打工诗人许立志,于10月1日在深圳坠楼身亡,10月16日,女诗人李晓旭(网名“竹露滴清响”了因病去世。11月陈超先生选择从高楼跳下。
诗人的死亡事件,让我感到诗歌的下坠感。诗人走了,但给世界留下了诗歌之光,照亮心灵。
祝福天堂的诗人们!也祝福中国诗界能产生多一些好诗。
2015.3.25夜
(文稿由季芳帮助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