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汉字(四)-----容易读错的合体字和形近字

(2014-10-27 15:09:22)
标签:

释蝶

合体字

形似字

正音

分类: 读书笔记

容易读错的合体字

 

1、忧心忡忡。

忡,形声字。读chong(充,一声),意思是忧愁的样子。

2、怙恶不悛。

怙,从心古声,但读hu(户,四声),本义“依靠,仗恃”。在家里最可依靠的是父母,所以古文里“怙”又代指父母。“孩失其怙,幼丧所亲。”再后来单代指父亲,称父死为“失怙”。

悛,从心俊省声。读quan(圈,一声),本义“停止”,引申为“改正,悔改”。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坚持作恶,不思悔改。

3、鳞次栉比、栉风沐雨。

栉是櫛的简化字。会意“木”“ 節”而成。節是竹字头,本义是竹根的节,在櫛字里表示“坚硬”的意思。“櫛”就是用坚硬的木材制成的梳子。古代的梳子有两种,梳齿疏的叫梳,梳齿密的叫比(后来用篦),梳和篦统称“栉”,音读zhi(治,四声)

“栉比”比喻建筑物像梳齿一样排列。“栉风”中的栉是动词,直译为“风梳头”,“栉风沐雨”比喻不避风雨。

4、笄。

上形下声,读ji(基,一声)。笄是古代固定发髻或帽子用的条状物,叫做“簪子”。古代习俗,女孩子满15岁,就要将头发束髻,算是进入成年阶段,叫做“及笄”。

5、倥偬。

在现代汉语里,这个词的意思是“事务繁多,急迫匆忙。”空葱虽是声符,但却不读空葱,而是读kongzong(孔总,都是三声)。用于军务繁忙紧迫,如“戎马倥偬”;也用于人事繁杂忙碌,如“人事倥偬”。

崆峒。这个词可以按照声符空同读。意思是“像小孩一样天真无知”。

6、兄弟阋于墙。

阋。繁体写作鬩,会意鬥(斗)兒(音ni)。鬥本义争吵,兒本义小儿。所以“鬩”的意思是“争吵不休”,“兄弟阋于墙”就是亲人们在家里争吵不休,形容内乱了。但鬩(阋)不读尼,尽管很多有“兒”偏旁的读发尼音。阋读为xi(细,四声)。

7、赧然一笑。

赧,会意字。因偏旁有“赤”,且字的含义确实和脸红有关,故多误读为chi赤。正确的读音是nan(蝻,三声)。本义是“因羞愧而脸红”,常用的“赧然一笑”就是形容难为情的样子;“赧颜汗下”是形容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有时也泛指脸红,如李白《秋浦歌》“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赧郎”就是面色红润的年轻人。

7、床笫(zi,三声)之言不逾阈。

阈,形声兼会意字,本义“门槛”,如上例,是文言词;但因阈起着把门里门外隔开的作用,又引申为“界限、范围”等义,现代科学家就把它拿来用做科学术语了,如“视阈、听阈、分辨阈、理解阈”等。

或是阈的声符,但阈读yu(玉,四声)。以“或”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很多读yu音,如“域、彧、棫、琙”等。

8、喟叹。

喟,从口胃声,但不读“胃”,读kui(愧,四声)。含义是叹气,如:喟叹、喟然、感喟。

9、文采斐然。

斐,从文非声,也不读“非”,而读fei(匪,三声)。多用于形容文章的文采,“斐然”就是有文采的样子。又引申为“显著”,形容某人工作成绩突出,也用“斐然”,如“成绩斐然”。

10、            不啻。

啻,从口帝声,不读帝,读chi(翅、四声)。是文言副词,“但、只、仅”义。常与“不,何”组成“不啻”表示“不只、不仅”,“何啻”用反语的语气表示“不止”。

11、            龃龉。

这两个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但不可以右声读之。音为juyu(举雨,都是三声)。词的本义是牙齿上下不对应,由此引申出“意见抵触不和”。白居易《连理》“谁能坐自若,龃龉于其中。”

12、            觥筹交错

觥,本字为“觵”,从角黄声,后来被俗字“觥”代替。觥是上古时代人们用犀牛角制作的酒器,尽管之后酒器的材料不断变化更新,但“觥”作为酒器的统称一直沿袭了下来。《徐霞客游记》“时天色复明,遂举大觥,登骑而去。”又成语“觥筹交错”,形容人们饮酒的热烈场面。觥,读gong(恭,一声)。

13、            踽踽独行

形声字,从足禹声。但不读“禹”,应读ju(举,一声)。《说文解字》:“踽,疏行貌。”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常叠用。

14、           

踱,形声字,从足度声。度有两个读音,一读du(杜,四声),另读duo(夺,二声)。踱即以度的duo音为声符,所以不读du,而读duo(夺,二声)。踱步比喻走走停停,进进退退。

15、            鹬蚌相争

鹬,从鸟矞声,水鸟。一部分人受水果“橘子”的“橘”影响,将“鹬”读为ju,这是错误的。“矞”的正音读yu(玉,四声),以“矞”为声符的形声字,除“橘,谲(诡谲jue)”等几个外,一般读yu,如燏、遹、潏等。

16、            狙击。

狙,形声字,从犬且声,音ju(居,一声),本义猕猴。后借坐伏伺,伏而候之。“狙击”即伏击,埋伏伺机袭击。注意和“阻击”区别。

 

 

容易读错的形似字

 

1、戉戊戍戌戎

    戉:钺的本字,读yue(越,四声)。大斧,古代一种兵器。

    戊:天干第五位,读wu(务,四声)。本义多解,有人说是“茂”的古字,有人说本义是“矛”。

戍:人荷戈的会意字,守边,保卫国土。读shu(树,四声)。

戌:有说是“恤”的本字。现代汉语里是地支第十一位,也为时辰名,表示午后79时。读xu(虚,一声)。

戎:从戈从十(古文甲字),会意为“兵”,泛指军队、军事。读rong(蓉、二声)。

2、圯、圮

圯:从土巳声,形声字。读yi(移,二声),义为“土桥”。

圮:从土从己,会意字。读pi(痞,三声),本义为“毁”。

3、抔、杯

抔:从手不声,形声字。读pou(剖,一声),义为双手捧物。“抔土”就是

双手捧土。“抔”前面加数词就变为量词,如“一抔土”。

   杯:从木否省声。本义木质盛酒器,即盏。后泛指一切杯盏。

4、拙、绌

拙:从手出声,本义“手不巧”,如“笨拙,弄巧成拙”;也作谦词,如“拙见,拙著”。读zhuo(捉,一声)。

绌:从丝出声,本义“深红色”,后假借为“短缺、不足”,如“相形见绌”。

5、垂、唾

垂,象形字,表示下垂的意思,如垂头、垂柳,垂帘等。

唾,从口垂声,形声字。音tuo(拓,四声)。本义“口水”,引申为动词“吐

唾沫”,表示鄙视,如“唾骂、唾弃”。

“垂手而立”是一种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站立姿势。“唾手可得”是说在手心里

吐口唾沫就能得到,表示容易得到。“垂手”和“唾手”可不能写错。再如“垂涎三尺”表示口水直往下流,比喻贪欲。

6、炮、泡

炮:从火从包的会意字,音pao(咆,二声),本义将生肉连同毛一起烧烤,后

来演变为一种烹调方法:烧烤。与烧烤不同,在旺火上快速炒制也叫“炮”,如“炮羊肉”,但这个“炮”读音bao(包,一声),许多饭店不知道炮的这个读法,于是“炮羊肉”就成了“爆羊肉”了。作为重武器的名称,炮pao(泡,四声),是假借义。

泡:从水从包的会意字,音pao(四声),本义“浮在水面上的气泡”。水泡一破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比喻为“泡影、泡汤”;水泡是水发酵生成的,于是又演变为一种做菜的方法,“泡菜”。

泡又读pao(一声)。鼓起而松软的东西,如“豆泡儿,眼泡”。也指虚而松软的东西,如“泡枣、泡线”。还指体积大而分量轻的东西,如“泡货”。落叶乔木“泡桐”,不读四声。

“炮制”形容胡编乱造,是贬义词;“泡制”是一种腌制泡菜的方法。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要注意区别。

7、褊、偏。

褊:形声字,从衣扁声,音bian(扁,三声),本义“衣小”,后由此引申泛指

狭小。如“土地褊狭,气量褊狭、心胸褊狭”等。心胸狭小的人往往性情急躁,所以褊又有了“急躁”的含义,如“褊心、性褊、褊急”等。

偏:形声字,从人扁声,音pian(篇,一声),本义“倾斜,不正”,引申为不

公正、不公平。如“偏私、偏向”等。又引申为部分、局部、侧旁、片面等,如“偏爱、偏见、偏袒”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