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斯波克的育儿书时,了解到每个幼儿都会有恐惧感,只是每个幼儿恐惧的事物不同而已。
芊芊也有她极为害怕的事物——棍棒类物体。
事例一:老爷爷的拐棍儿
芊芊曾经特别喜欢喊“打”,一不满意了就“打”。有一次在小区附近的公园里玩儿,她又跟姥姥喊“打”,正好迎面走来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棍儿。老爷爷看芊芊可爱,就笑呵呵的上来想逗逗她,芊芊却吓得连说“不打不打”,还要哭的样子。后来才想到八成是看到了老爷爷的拐棍儿吓的。那天夜里睡觉的时候芊芊还哭了。从那次之后很长时间芊芊都没有再说“打”这个字。
再后来,每次去公园,只要一看到拄着拐棍儿的老爷爷,芊芊就把眼睛闭得紧紧的,好像只要她看不见他们,他们就不存在似的。
对策——说明用途法
& 亲身体验法
虽然芊芊因此而不喊“打”了,是我们一直希望的,但是总不能让芊芊这么害怕下去吧,对她的心灵会不会受到伤害呢?
为了让她不再害怕,我先是告诉芊芊:老爷爷的拐棍儿不是用来打人的。因为老爷爷岁数大了,腿脚不好走不稳,需要拐棍儿来帮助他们走路。然后告诉芊芊:芊芊是个乖宝宝,老爷爷是不会打芊芊的,不信你可以试试,芊芊去跟老爷爷说‘你好’,看看老爷爷会怎么对芊芊。最后就是陪着芊芊走到老爷爷的面前,芊芊说“爷爷好”,爷爷们都笑了,夸芊芊乖。我还让芊芊上去摸了摸老爷爷的拐棍儿。
从此,芊芊再看到拄着拐棍儿的老爷爷,就不再露出恐惧的表情,也不再把眼睛闭上了。
事例二:拉船靠岸的钩子
周六带芊芊去划船,一直都好好的,船靠岸的时候,芊芊突然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的。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了,后来才想到可能是那个铁钩子惹的祸。问芊芊是不是害怕那个钩子,她说是。哭了一路,哄了半天才哄好。
对策二——说明用途法
& 心理暗示法
芊芊爸爸发挥了他男人的威力,抱着芊芊告诉她这个是钩船用的钩子,不是用来打人的,而且爸爸会一直在芊芊身边保护芊芊的。
然后就是带着芊芊举着小拳头勇敢的说:“我不怕!”芊芊就跟着爸爸学,举着小拳头说:“我不怕!”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我想芊芊爸爸的引导会给芊芊带来帮助的。

事例三:羊角
周日带芊芊去动物园,喂梅花鹿的时候还都好好的,很主动的要求喂。后来走到一只大角羚羊那里,开始还喂了几根儿胡萝卜,突然大角羚羊用角撞了一下铁栏杆,很响。芊芊又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并且再也不要喂它吃胡萝卜了。
对策三——榜样法
& 给予温暖法 & 鼓励法
首先我们自己拿着胡萝卜喂了几次,芊芊仍然不敢喂,于是我们告诉芊芊:羊都是被关在围栏里的,所以它们不会伤害到芊芊,并且告诉芊芊:爸爸会保护芊芊。最后自然就是鼓励芊芊要勇敢。
虽然芊芊回来后一直念叨着:梅花鹿,敢喂;羚羊,不敢喂。但是同时也会念叨:爸爸保护芊芊。我想下次再去的时候,芊芊应该会更勇敢一些吧。
这是在喂温顺的小鹿

这是在喂一只大角的羊(也可能是鹿)

其实大人也会有另他恐惧的事物,只不过大人可以很快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因为大人会主动去了解事物本身。
对于宝宝来说,就需要大人帮助引导。大人回避不去谈及不是办法,宝宝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一事物,陌生感会让他们感到害怕,那么就有一说一,告诉宝宝们实际情况,让他们去了解这一事物,慢慢的他们就不会再害怕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