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为了芊芊的这个行为而苦恼着。
在很久以前,在芊芊刚刚会说一点点话的时候,芊芊在不满意的时候就会喊“打”,当时我们都没有在意,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芊芊在外面对外人也开始喊“打”了。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我使劲儿的回想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会让芊芊学会了“打”这个词。我猜测起因是芊芊的奶奶,很小的时候,每次芊芊摔倒碰到床头或者地板的时候,芊芊奶奶就会拍着床头或者地板说“打”,以此来安慰芊芊。因为白天上班,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后来才知道奶奶是这样处理问题的。那段时间芊芊每次摔倒碰到之后都会伸着小手去打床头或者地板。另外,我发现芊芊很会看大人的脸色,她摔倒的时候,如果大人很紧张她就会大哭,如果我们都不做声她就不会哭。于是我赶紧调整,每次芊芊摔倒碰到的时候就就会先给芊芊揉一揉碰到的地方,然后跟芊芊说“快给地板揉一揉,芊芊把它碰疼了”。几次之后芊芊就不再打她碰到的地方了,然而她依然会在不和她心意的时候喊“打”。
在外面喊“打”是在一次有个小哥哥欺负她,她哭了。姥姥跟她说:你在家里那么厉害,在外面就哭可不行,在外面有人欺负你了你也要厉害点儿。但是芊芊太小了,她没有明白姥姥的意思,好像就是从那次之后芊芊在外面也开始喊“打”,基本上是看见有人从她身边走过她就会喊“打”。
我们全家人都开始关注这件事情,不想事态更加严重的发展下去。于是我们一直引导她,告诉她只是喊“打”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也不能明白你的意思,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要说出来,不想要就说“不要”,不想让爸爸妈妈扶着就说“不扶”,等等等等。
渐渐的芊芊有所好转了,尤其是这个周末,芊芊有了不小的进步,不想要就说“不要”,不想让人扶着她就说“不扶”,会一直念叨“打姥姥不好”。在小区里玩儿碰到爷爷会说“爷爷好”,带她出去吃饭,服务员给她端上面条的时候她会主动说“谢谢”。
然而芊芊依然有很多时候会因为着急而喊“打”,毕竟毛病的改正是需要时间的。芊芊爸爸很着急,觉得没有教育好芊芊,想要尽快纠正她,姥姥可能是不想违背芊芊爸爸的意思,也可能是和芊芊爸爸一样着急了,因此周末回家的那个晚上大家一致决定——如果芊芊再喊“打”就都不理她。
吃饭的时候,芊芊不想妈妈帮她扶着碗,但是她没有说“不扶”,而是喊了“打”,于是全家人都不理她,并把她的餐椅推离了我们的餐桌。芊芊在后面叫我们,可是我们都不理她,她说要花花我们也没有理她,以为她是想以此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最后是我这个当妈的忍不住了,回过头看着她问她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理她了,她看着我不说话,或许她真的不明白是因为什么。我说“因为芊芊总说‘打’”,芊芊赶忙说“不打”。我可怜她,把她从餐椅里抱出来,果然尿裤子了。我有点儿想哭。
晚上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我们做错了,我们不应该这样惩罚一个一岁七个月的孩子。芊芊并没有错,错误是我们大人造成的,现在却要惩罚孩子。而且芊芊已经进步了,我们非但不继续鼓励她,反而要惩罚她。我真的担心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把芊芊推得更远。我想,或许芊芊并不是很明白我们为什么不让她说“打”,或许芊芊有自己的理由说“打”。也许是因为她还不能完全用语言来表达她的意思,她着急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个常用词。后来也从早教顾问那里明白,芊芊见到外人喊“打”,或许是因为我们总是在碰到熟人的时候急于让她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然而这对于她来说是被动的,她并不认识我们的熟人,这些人对于芊芊来说都是陌生人,因为有一次我曾经问过芊芊“你不想叫爷爷是不是因为你不认识爷爷啊”,芊芊就回答“嗯”。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先对他们说“你好”,再问芊芊是不是也要说“你好”。孩子是很会模仿的。我记得有一次我抱着芊芊打电话,挂电话的时候说了句“谢谢拜拜”,芊芊就跟着说了句“谢谢拜拜”。
我跟芊芊姥姥还有芊芊爸爸做了沟通,不再强化这件事儿,不再批评她惩罚她,而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她。希望我们可以同心协力引导芊芊改掉这个毛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