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是把“乖”
、“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而且以后这样盲从的人如何进入社会。讲理的孩子因为觉得你有理而“听话”,而不是畏惧你而“听话”。那不就是更好吗?---李开复
昨天才刚刚看到这段话,晚上就发生了让我反思很久的事情,我想老公应该也反思了很久吧,因为从姥姥家出来后一路上老公都阴沉着脸没有说话,我并不想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而闹到夫妻不合,我只是想解决问题,因此一路上我一直在想办法说服他。事情是这样的——
芊芊爸爸从老家带回来一大袋子的松蘑,爸爸先是指导芊芊自己解开袋子,然后拿出一个松蘑出来,芊芊举着小蘑菇仔细的看,然后转身跑到玩具箱里去翻腾,我猜她是看出来这个小东西是蘑菇,便去找她的玩具蘑菇了。
这下芊芊有了新玩意,一直在倒腾她的蘑菇们,先是一个一个的拿出来观察,接着又一把一把的抓到小桶里,然后又举着小蘑菇跑到我们的面前给我们看,玩得是不亦乐乎,也玩儿了个满头大汗。
突然间,芊芊提起袋子,一大袋蘑菇全都撒在了地上。妈妈对芊芊说:芊芊,跟妈妈一起把这些蘑菇放回袋子里吧,然后再去拿扫帚扫干净。可是芊芊只吸收了后半句,就兴奋的向厨房跑去,准备拿扫帚了。我叫了芊芊一声她也没听见,于是就趁着芊芊跑走的功夫赶紧把松蘑都抓到袋子里,准备留下土和渣子让芊芊扫。然而芊芊动作比我快,回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我在装松蘑,急得叫起来不让我动,我拉住她想跟她解释说蘑菇是吃的要收好,土可以让芊芊扫走。可是这些话还没有出口,一直想要遏制芊芊急脾气的爸爸就一个箭步冲了过来一把抱走了芊芊,此时的芊芊开始哭起来,爸爸开始期待着可以以理服人,但是芊芊哭得更厉害了,于是爸爸又开始以暴制暴,芊芊并没有乖乖的听话,却是更加的声嘶力竭起来。姥姥想去抱,爸爸却不肯放手,还在继续批评吓唬芊芊。姥爷在一旁也看不下去了,跟我说芊芊受到惊吓,晚上睡觉会做恶梦的。我叫住芊芊爸爸让他不要再继续了,这时他才把芊芊递给姥姥,芊芊的哭声渐渐的小了。姥姥和妈妈开始给她讲道理,说蘑菇要留着给芊芊包饺子,芊芊答应着。姥姥把土扫走的时候芊芊也没有再哭。只不过后来芊芊还是会把小桶里的松蘑倒到地上,然后再放回去。
老公一直很不开心,说孩子必须管,尤其是她这种脾气急躁不知道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三岁看老,现在不管就来不及了。他觉得两边的老人还有我这个当妈的都宠着芊芊,只能他出面做恶人来管教孩子。
我承认老公说的部分是对的,其实我一直也很发愁芊芊性格的问题,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从她一出生吃奶那个急样儿我就看出了问题。
然而,我不得不说老公的某些做法是欠妥当的。首先,从管教这一点来说,不是说管教就是要对她凶。凶孩子和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摧残,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肉体上的。其次,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她明白道理,不再耍脾气,不再哭闹。那么,他最后的凶孩子,并没有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三,孩子有她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些我们大人觉得不对的事情,在孩子看来并不是个错误。比如这次的事情,芊芊只是听到了妈妈说拿扫帚扫地,可是回来的时候却看到妈妈把蘑菇都收起来了,或许她觉得妈妈骗了她。大人总是习惯性的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听话,然而,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呢?你的话在孩子的世界里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习惯性的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居高临下,批评指责孩子。我想说,如果孩子没有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没有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或许我们应该放开手,让他们活在孩子的世界里,否则将会管教出一个思维僵硬的听话孩子。我们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她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想过之后,或许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原来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可能是因为芊芊从小就是两边老人带大的,爸爸妈妈只是陪她玩儿而已,所以当她委屈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姥姥,而不是爸爸妈妈。我最近发现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芊芊哭的时候,她是会伸手让姥姥抱的,妈妈伸手她一定不理不睬,甚至会推开妈妈的手。我想,昨天晚上如果是姥姥在收拾蘑菇,芊芊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如果她耍脾气时抱走她的是姥姥,她可能不会放声大哭。芊芊还不到一岁半,或许她还不明白爸爸妈妈的含义是什么。我想,在芊芊眼里,爸爸妈妈可能只是经常来陪她玩儿的某个人,而姥姥姥爷才是她心里的爸爸妈妈。当她委屈的时候一个并不算熟悉的男人把她抱走,还训斥她,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芊芊除了用哭来表达她的恐惧以外,她别无他法。
今天早上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爸爸对芊芊凶,芊芊有样学样,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凶起来,就更糟糕了。
我让老公多看看育儿的书,学习一些方法。老公说:不管怎样,以后他管教孩子的时候,别人都不要来插手。这一点我是接受的,也跟姥姥姥爷说了,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尽量不插手,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等事后私下聊。我也明白,姥姥一插手,芊芊就会知道有靠山,当着孩子的面出现不同意见也不利于老公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最后的最后,我跟老公说:如果你真想管教芊芊,那么就尽快咱们自己带孩子吧,不要让老人插手了。
芊芊姥姥后来给芊芊爸爸发了短信说:我不是惯着孩子,只是觉得应该跟她讲道理,或者转移她的注意力,而不是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我想芊芊姥姥一定很委屈。其实我也能理解老公,因为是姥姥在照顾芊芊,所以当爸爸的自然会严格要求,也会把问题看得更加的严重,就好像芊芊在奶奶家时,我总觉得问题很严重一样。因此,我当着老公的面儿给芊芊姥姥回了短信,告诉她:虽然她爸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是以后尽量私下商量,不当着孩子的面儿阻拦爸爸的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