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宝宝的日子过得异常的快。芊芊已经14个月了。
芊芊现在学会了,妈妈一举起相机,就对着相机长着大嘴哈哈哈



身体发育情况
已经很久没有量过身高了,因为芊芊从来不肯老老实实的躺在那里让你踏踏实实的量。体重呢?因为刚刚发烧,小脸儿也见消瘦。等感冒完全好了再慢慢补回来吧。牙齿呢?除了已经长出来的前面的那8颗牙以外,边边上又能看到一个小白头儿露尖儿了,很清晰。就是下图里第四个嘴巴的蓝色小牙。

在把尿这个问题上,芊芊因为生病所以有所退步。以前会“嗯嗯”的提前通知你,现在不会了。我们就按照一般的规律来把她。如果水喝得多就差不多半个小时把一次,如果喝得少就一个小时把一次。有尿的话,芊芊基本上会乖乖的尿出来,尿完了就打挺,告诉你尿完了。如果没有尿的话,你一把她往厕所抱她就开始打挺。不过也有玩儿得疯的时候,即使有尿也会打挺不让你把,然后过一会儿就尿裤子了。后来就吸取教训,给她一个玩具吸引她,再抱她去嘘嘘。 
芊芊在快到14个月的时候感冒发烧了一次,一直觉得她挺健康挺壮实的,却还是生病了。可能是我感冒,传染给她了。小盆友很可怜!现在还是咳嗽有痰,却不会吐,每次咳出来了却又咽回去。小中药也吃了,梨水、秋梨膏水也喝了,却还是没好。抱着她的时候,放在她背上的那只手明显能够感觉得到有痰在身体里流动,手有震动的感觉,呼噜呼噜的。又去医院看了一次,说是支气管炎,又开了消炎药和化痰止咳的药。
小家伙很懂事,开始喝药时每次都会哭。姥姥觉得她可怜,忍不住跟着她一起哭,芊芊看到姥姥哭,就跟姥姥摆摆手,告诉姥姥不要哭。听姥姥讲述这一段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想要哭了。
这几天可能是习惯了,乖乖的吃药,不再哭闹。让她多喝水,她不想喝的时候,妈妈就告诉她多喝水病就好了,就不用吃药了,她就会多喝上几口。
新本领学习中
1.
很有学习说话的欲望,你说话的时候她会小眼儿直勾勾的盯着你,然后动动小嘴儿跟你学着说,开始是试探着说,出气儿不出音,听到你的夸奖就开始大声说出来,有时还会不停的重复这个词。已经可以说差不多20个词了,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开开、洞洞、球球、拣拣、抱抱,家家,还会叫自己的名字芊芊。假装跟她打电话的时候,你说:喂喂,芊芊在家吗?她就会回答说:在家。
2.
走路有小的进步,可以独自走几步了,但是要在不经意间。平时的话,她会扶着床或者沙发走到你跟前,拉起你的手,让你拉着她走。拉着走应该算是很稳当了,只是芊芊还没学会走呢,就总想跑起来,结果就是摔倒在地上。





3.
什么都喜欢自己动手,吃饭一把就把你手里的勺夺过去,还学着你的样子在苹果或者碗里杵来杵去的。你教她如果把碗里的饭饭盛到勺里,她就认真学习,虽然可以准确的把勺子放进嘴里,但是因为拿勺的姿势不对,一翻手,勺里的饭就都倒到围嘴上了。不过我们不在乎是否会把小手和衣服弄脏。她喜欢学就让她学。学了一天,就不再把勺反着放进嘴里了。
4.
竟然可以捏起很小很小的东西。周日晚上抱着芊芊去窗户上看看外面,她指了指窗台上的鱼虫袋子,又指了指旁边桌子上的鱼缸。难道她知道这个鱼虫是用来喂鱼的吗?可能是看见姥爷这么做过。于是妈妈就拿了鱼虫袋子,倒了一粒给她,真的很小一粒,和黄米粒差不多大吧。放在手心里,芊芊伸手去拿,用两个手指把鱼虫捏起来,趴到鱼缸上扔给小鱼们吃。
爸爸抱着芊芊喂鱼鱼



早教
芊芊爸爸一直希望送芊芊去早教中心,妈妈一直不赞成,主要是觉得那里的人太多,空气又不好。在这个流感频发的季节,还是少去这种地方比较好。不过妈妈最近妥协了,因为冬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总要给她找一个玩儿的地方吧。另外一个原因是,妈妈发现芊芊的胆子很小,而且有窝里横的苗头冒了出来。昨天妈妈抱芊芊累得腰疼,趴在床上让爸爸给按摩一下。芊芊在一旁看见了,吓得哭了起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子里面想的是什么,难道是以为爸爸在欺负妈妈吗?那她不应该哭,应该冲上来保护妈妈才对哦。
可能是因为生病,最近脾气也是见长。那天爸爸批评了她几句,这几天就坚决不让爸爸抱她了,每次爸爸伸手说要抱抱她,她就说“不”,然后推开他的手走开了。
培养阅读习惯
妈妈很注重培养芊芊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很小的时候给她买大图卡片,芊芊就很喜欢,可以专注的看很久。现在一岁了,就应该看图片色彩鲜艳、情节简单的画报了。尝试着给芊芊买了一本《婴儿画报》,芊芊还挺喜欢看的。不过,时不常的也会把书撕扯一下。于是告诉她书不能撕,要爱护书。听一些妈妈的推荐又买了《小熊系列》,可是芊芊却不喜欢,看了一眼直接扔到了一边,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情节吧?先留着,也许这个书在她以后学认字的时候可以用得上吧?因为这个系列里的书,每一本就是不停的在重复某一个词,比如“尿床”、“你好”。芊芊最喜欢的还是有人物头像的书以及儿歌,翻来覆去的看,一点儿都不厌倦,还会主动递给你,让你给她讲。




从新浪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有科学家说:聆听音乐和涂鸦绘图,当人类从事这类艺术活动时所形成的信息刺激,会在宝宝的头脑中形成稳定的“链接”,这些“链接”对促进大脑学习数学,思考抽象的逻辑问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宝宝3岁前,父母能经常和他一起听音乐、涂鸦绘图,等于在为孩子日后入学学数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芊芊喜欢听音乐,早上一睁开眼睛就指着客厅放音响的地方,两个小胳膊还忽闪忽闪的做出小鸟飞的动作,因为她最喜欢听的就是那盘《小燕子》。听着歌,还会美美的跳舞。
新需求在增加
芊芊喜欢别人都关注她。喝水、吃水果、吃饭的时候,一会儿让这个喂喂,一会儿又让那个喂喂。跳舞的时候,爸爸在旁边看报纸,只有妈妈一个人在旁边又是鼓掌又是叫好的,芊芊不满足。跳一会儿看看爸爸,看爸爸没理她,她就把床上的东西扔到地上,以求用声响引起爸爸的注意,可是爸爸完全没有理会她,她也不生气,扶着床走到爸爸跟前,拍拍爸爸,看爸爸看她了,就又开始跳舞。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不过妈妈也在反思,对芊芊的过分关注会不会让她变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呢?我们的父辈小的时候家里都是好几个孩子,大人根本没有时间如此的关注这么多的孩子;而我们这一辈,因为那时的条件并不优越,也没有老一辈人帮着带孩子,我们的父母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做家务,还要照顾我们,也不可能对我们有太多的关注。而到了我们的孩子这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六个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这的确是个问题,父母们在不经意间就把孩子“关心”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老公的姐姐每次抱芊芊的时候,她的孩子都会打她妈妈,哭着不让她妈妈抱妹妹。现在这种现象实在是太多了,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视并且改变了。
爸爸问:妈妈呢?芊芊指:妈妈在那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