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十年代,一个旅人

(2012-10-16 18:51:47)
标签:

杂谈

本文刊于第103期——专栏

老愚 

八十年代,一个旅人

1981年秋季,当我奔赴上海读书时,父母拉着架子车把我的行李拖到绛帐火车站。经过二十几个小时的漫长旅行,我终于到了目的地。

1984年冬天,我和两个同学去新疆考察,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下车时脚都肿了。那个时候,上车后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起点站和终点站之间,盛满了惦念和思念。到了乌鲁木齐,一连两天排队,才买到去伊宁的车票。前方未知,路途艰辛,果子沟里那些栽倒的汽车让人心颤。

四年后,我分到北京,在行李之外又多了几包沉甸甸的书。体育老师陈天仁找来板车,帮我将家当拉到北站托运处。

到北京,接我的是《农工商信息报》的老史,他开着一辆拉达小卧车,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你!领导委托我前来接你。”坐在车上穿行宽阔的首都,虚荣心甚为满足。

1986年,女友来京,我陪她去北戴河游玩。那时,旅游比现在复杂一些,必须先由单位开介绍信,证明你是个良民,否则就没有旅馆接纳你卑微的身体。再向单位借一架照相机,买几个柯达或富士胶卷。钱可多可少,能花钱的地方也不多。

然后,早早去车站售票处排队,一般总能买上票。

彼时,出租车乃奢侈品,只在几个大宾馆门口驻足,专拉尊贵的外宾。也没有矿泉水这个概念,自带水杯,装满凉白开,就可以上路了。讲究的,带几个水果和一把水果刀。火车速度极慢,从北京到北戴河要五六个小时。

宾馆相当神秘,好像是权势人物的地盘。能在宾馆住一宿,会觉得脸上有光。我们住在农家。一人一天五块钱,管早餐,很不人道的是,男女必须分开,白天在一起,也不能有太亲昵的举动,到了晚上被合并同类项,变成了牛郎织女。

女人穿着保守,泳衣裹住了肌肤和线条,阻止了人们的性遐想。海滨浴场,多的是美感和纯净,少有欲望的联想。沙滩,海浪,阳光,清风,在林道静投海的地方,我和她眺望了一下远方。“要跳也得一起跳!”

1987年,第一次坐飞机去南方,能坐飞机的人非富即贵。必须开单位介绍信,才能买到机票。那个时候的空姐,真正配得上“小姐”这个词的本意,美丽,端庄,不容亵玩。

交通极不方便,即使去郊区野游,也是件麻烦的事情。1988年初夏,作家苇岸邀我和妻子去昌平游玩。我们坐了长途车过去,他为我们准备了一辆自行车。原野静谧,只有蜜蜂在嗡嗡叫唤,麦子,果树,野草,所有的事物都按照自己的模样成长。我们一路骑到十三陵水库坝区。除了旅行车,很少有别的汽车。人们或走或推着自行车,怡然自得。

最清闲的是地铁,五角钱来回坐。人少,安静,可以在上面看书,睡觉。

满街大树,在许多地方,你站在树荫里看书,半天也不会有人经过。我在电影资料馆为钟惦斐先生做小秘书时,经常去柳荫街那边报销票据,有一次,边骑车边想女友,一不小心竟然险些撞到停靠在路边的卡车上。

那是一个慢时空,白云悠悠,扯铃叮当。人活在自然节奏里,物质贫瘠,姿态从容,总觉得只要正经做人做事,前边总会有百合花盛开。

有一个外省诗人,和我蹲在六铺炕的椿树下,谈论了一下午诗歌。现在想想,那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