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进作协——今天天气哈哈哈

标签:
杂谈 |
茜文
面对于丹的作品多数为电视讲座的底稿文本,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直言其作品“不好归类,所以放在‘其他’类里”
于丹发表作品多年,都没跟作协接触过。
4月,于丹赴伦敦书展前,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开会,见于丹还在“体制外”游荡,便鼓动她“入会”。
让于丹没想到的是,与作协这一面之缘竟成了她两月后被“骂”的伏笔。
在中国作协近日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中,于丹位列其中。
“于丹算作家吗?”“她的作品属于文学作品吗?”“无利不起早,中国作协将于丹位列其中,是否也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一石激起千层浪。
“加入作协对我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我一直是个写书的人。”于丹近日最常回应的便是这句话。
其实,于丹近年“写”的书,可不少。
2006年《于丹<论语>心得》,2007年《于丹<庄子>心得》,2008年《于丹<论语>感悟》、《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2011年《于丹趣品人生》……于丹几乎每年一本的产量甚至超过了某些著名作家。
而就在她被“骂”一月前,她还在为她的新书《于丹:重温最美古典诗词》宣传,在课余飞去数不清的国内外城市出席活动。无论到哪,人们都习惯称她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甚至忘了她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6年前,国庆黄金周,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用7天解读《论语》,一炮而红。她在北师大的课堂,慕名而来的旁听者塞满教室的角落。
多年前曾做过于丹专访的记者一盈这样说:“2006年,有出版社编辑找到我,商谈是否可以访谈于丹。我婉拒,嫌‘腕’不够规格。一年后,此‘腕’名声大振,如日中天。于是赶紧回头找编辑,这回轮到人家婉拒,理由是于丹的档期已满。”
但伴随荣耀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口水”。
专栏作家老愚曾写道:“听于丹讲古诗词,我有难言的生理反应。那副性感的粉脸低胸,吃力得发涩的声调,宛如白开水一般倾泻而出的话语,构造了一幅滑稽粗俗的文化奶妈哺乳图。”
去年香港书展,李承鹏踩着丁字步模仿于丹:“当你遇到挫折,请不要埋怨社会,你要询问自己的内心,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会寻找到完美的答案。可是当城管要拆你家房子的时候,你在内心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得找房管局啊。”
福娃设计者韩美林指责于丹糟蹋国学:“我从前挺崇拜她的,但她喜欢周杰伦,这一下子绝对灭了我对她的想法。你天天讲庄子、讲孔子,你出来一个周杰伦,庄子不是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你怎么喜欢一个大喊大叫的,那是音乐吗,那是杂耍,傻小子、傻妮子在后面哇哇哇哇,说实在的要了命了。”
学者叶匡政认为于丹之所以让人反感,因为她常投媒体所好,讲一些违背常识的观点,以维持她在媒体与公众视野中的影响力,“这不仅会使她受质疑,也会使公众对知识分子的形象产生一种理解上的偏差”。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最新一期《读书》杂志上发表文章,谈到孔子所称的“小人”时,特别提到了于丹将“小人”曲解为“小孩”。
诸如此类批评,甚至对于丹的直接“炮轰”,在网络上更是随处可见。
尽管如此,批判并未影响于丹作品的销售——《于丹<论语>心得》至今已经卖出正版600万册,盗版超过1000万册。2007年,于丹以106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位。
非议也是一种关注。负责于丹的新书《于丹:重温最美古典诗词》的编辑刘倩就表示,“出版此书,除了考虑到于教授17年的古典文学教学,还有她的名人效应。”
于丹最近频繁在媒体中出现,包括上杂志封面,在知名网站上点评高考作文并向考生送祝福,在多座城市开讲座等等。这一切伴随着的,都是她最近出版新书。而实打实的销售数据也着实羡煞旁人,据说她5月19日在西单图书大厦首发签售的48小时后,通州即出现盗版;《重温》上市一个月,当当网日销售超过2000本。
如此成绩,相较作协的其他成员,如刘晓庆、毛新宇、新凤霞......于丹也算佼佼者了。尽管作协的“门槛”很低,大多数会员为业余选手。
但面对于丹的作品多数为电视讲座的底稿文本,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也直言其作品“不好归类,所以放在‘其他’类里”。
有傲人成绩在先,加之处于风口浪尖,现在采访于丹并非易事。负责《重温》的营销编辑夏小姐很郁闷,“不是我们不安排采访,而是于丹规定不接受专访,不做邮件采访,只做群访。”今年,某周刊记者李岩与于丹敲定的一次采访,前后持续了8个多月。近日,面对《博客天下》对于丹加入作协一事的采访要求,于丹助手委婉拒绝:于教授出国了,不便采访。
是世道无情,还是人生如戏?
还记得5年前,于丹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时,主持人王志的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于丹不能苟同:“我不讲《论语》之前也是很好的大学老师。”
5年过去,“于丹热”的虚火褪成文火,际遇骤变。
据李岩描述,“现在,阶梯教室的两条过道上干干净净。于丹开讲后,有同学做着各自的四级考试真题,有的趴在桌上睡觉,还有的刷起微博……
据说于丹不在课上点名查勤,也几乎不批评迟到,考试也不难。有些学生曾经总结——于丹每堂课开头都一样:今天天气真好!
于丹很少向学生谈及自己对外界负面声音的看法,但她通过课堂教学,隐约表明过自己的态度。
电视课上,她常夸王志、白岩松、柴静、张斌,而有些学生对央视不以为然。于丹就跟他们说,别动不动不屑一顾,要发现这些人的坚持和不易。“你不屑一顾的时候就把自己心里的一扇门关上了,你就无从了解那些优秀的人何以至此,无法让他走进你的灵魂去帮助你。”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重温》全国首发签售现场,现场观众向于丹提问——能不能用一首古诗词描绘一下新书跟读者见面的心情?
于丹:我想起了孟浩然登上蚬山时候诗的前半段,他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每个人都在穿梭往来,而今天不管我还是在座的朋友,在中国古诗词留下的千古瑰宝面前,我们鞠躬说一句我辈复登临,我们今天终于在此相遇,这就是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