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件听名字就充满了戏剧化的案件,却发生在一座高等院校里,发生在一个法律学者身上。高校里也有如此难以弥合的伤痕吗?
惨淡的冬阳穿透圆形的镂空楼顶,投射在“厚德楼”3个大字的上方,像是悬浮的天问。
两边的警戒线依旧将这里封锁。这幢高八层的大楼,是江西九江最大高等学府—九江学院的一栋行政楼,六楼政法学院的办公区,门缝已被公安机关贴上白色的封条,上面写着“2011年1月13日封”。
同样封闭的还有向外传透的消息。除了1月14日当地发布通报,称九江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李长江被杀案迅速告破,疑凶为李的同事、该院副院长张俊,原因是“日常琐事产生矛盾”,之后再没释放过更多的信息。
警方找到李长江院长尸体是在其失踪后次日,在一个尚未启用的电梯毛坯间,尸体“已被烧成一坨”。嫌凶被抓获前,九江学院有老师曾私下开玩笑瞎猜,该不会是副院长张俊干的吧?两天后张俊即归案,闻听后的老师们,还是不禁大吃一惊。

1月11日早上上班后不久,八九点钟左右,38岁的院长李长江曾踱步进入政法学院的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询问该院年终排名情况。办公室人员告诉院长,政法学院的排名比较靠后,不太理想。李长江看起来心里不太舒服,没吭声就走了。随后不久,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来到院长办公室门前敲门,这时院长的门已经敲不开了。
工作人员随后拨打李长江的手机,第一次没打通,第二次打通了,但被摁掉。之后,工作人员还曾拨打过副院长张俊的手机,但张也关了机。院长找不到,副院长也找不到,这据说成为后来破案的重要线索之一。
知情人士透露的上述细节,并未得到办公室人员的直接印证,但已流传开的这个情节,成为遇害者李长江留给同事的最后一面。
随后警方披露的消息证实,当时副院长张俊正在李长江的办公室内。“案发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但奇怪的是,隔壁的工作人员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有校方人士这样转述同楼层工作人员的惊讶。
杀害李长江的凶器,据警方模糊表述为“钝器”,但有接近警方的人士透露,“据说还有一把裁纸刀,当时就把气管给割开了”,此说法未得到公安部门证实。
九江学院向庐山区公安分局报案,是12日下午1时许,此时李长江已失踪一日多,校方多方寻找均联系不上。警方接报后在院长办公室内发现少量血迹,下午2时许又在厚德楼的一处电梯毛坯间发现了李的尸体。
据庐山区公安分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冯斌介绍,张俊在李长江办公室犯案后,为转移视线,对现场进行过打扫,将被害人转移至电梯间后,焚尸灭迹。
被发现的尸体,“据说已被烧成一坨,面目全非,听说还被肢解,手和脚不在一起,校方很为难,怎么让家属见尸体?这个追悼会怎么开?”校内流传着关于尸体的各种说法。
1月15日,记者设法进入发现尸体的电梯间。一楼毛坯间的底部,清晰可见的焚烧遗留的灰烬、一片斑驳的黑色油污、四壁被熏黑的墙面,以及凌乱吊坠的电线。
据校保卫人员介绍,尸体是从六楼电梯间推下,然后在一楼焚烧。而焚烧使用何种助燃物,尚不得而知,该保卫人员获知的说法是“电上走火”。
焚烧的味道很重,据厚德楼四楼一位教工介绍,1月12日他在楼道都能闻到焦糊味,但当时没往这上面想。事后很多老师猜测是“黑社会”干的,很可能是职业杀手。
而焚尸时间,这位教工推测,极可能是11日晚。因为当晚7时许,该大楼突然莫名停电,一部分晚上加班的工作人员只好离开回家。
1月13日,被通知来院里参加一个教学会议的张俊被警方带走。此前,警方根据调查走访,以及学校方面反映张俊与李长江日常工作存在矛盾,同时发现被害人失踪时间与张俊不明方位时间吻合,警方利用刑侦、网络、行动技术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就是张俊。
据警方介绍,由于张俊学法律出身,心理素质非常好,被传讯后拒不交代作案事实。警方经分析认为,张作为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在作案后应会心怀愧疚,尚存一丝良知,于是对他展开强大心理攻势。“在众多证据面前,到14号凌晨5点钟才交代。”
张俊的作案动机,一直是广为外界猜测的最大的谜。至于张杀人是经过精心策划,还是一时激愤,警方称还在进一步审讯,目前不便透露。
公开资料显示,42岁的张俊2009年曾被破格提拔为教授,而38岁的李长江至今仍为副教授,于是校园内有猜测,张认为李比自己年轻,职称也没自己高,但行政职务却在自己之上,因此对李不服气,耿耿于怀。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政法学院教职工的认同。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其实张跟李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政法学院成立以前,两个在权力场交集多年的系院级领导,就已经结下了恩怨的梁子。
李长江和张俊二人的命运交集,最早可追溯到8年前的2003年。
这年夏天,35岁的张俊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研究生毕业,通过应聘来到其时正面临升级扩张的九江学院任教。
张俊初到九江学院法学系任教时,李长江为法学系副主任,虽然比张俊年轻,但1995年本科毕业后就来校的李长江显然是老资历。2003年9月,李长江升任法学系主任(副处级),兼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也在当月,张俊被聘为讲师,并担任经济法学教研室主任。
据知情人士透露,具有硕士学位的张俊当时业务能力突出,深获李长江赏识,两人曾一度打得火热,关系非常亲密。当时张发表了很多法律方面的论文,并与李长江有过合作。
2004年4月27日,张俊被聘任为法学系副主任。无论学术还是仕途,张俊上升的速度都可谓顺风顺水。张俊到九江学院才一年,即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也是这一年,九江学院法学系经四校合并后,重新组建为九江学院法学院,成为九江学院的一个二级学院。
“如果追溯两人恩怨,这个时期,是两人关系发生裂变的分水岭。”据知情人士介绍,合并后的法学院发生人事变动,由原九江师专并入的一位副院长实际主持工作,排名在李长江之前。
该人士称,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到来后,张俊又跟这位副院长走得比较近,“李长江不再主持工作后,张一度以为李完蛋了,并和李开始疏远,结果两人关系恶化”。而彼时,从权力一线“退”下的李长江,和张俊均为法学院副院长,按照官场游戏规则,两个人“从以前亲密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互为对手,很可能会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服气”。
然而仕途险恶,世事难料。2005年九江学院爆发了该院历史上颇具影响的“6·25”学生闹事事件,当晚至次日凌晨,九江学院数千学生闹事,学校超市和食堂被砸,并有学生围攻行政办公大楼。其原因是关于学校收费和食堂伙食问题,九江市领导出面才使该事件得以平息。
之后不久,法学院领导发生异动,李长江重新主持学院工作,2007年5月其职务已变更为执行院长。尽管表面风平浪静,但知悉内情的人士透露,重新主持工作后的李长江和张俊其实已经有了很深的间隙。2007年底,九江学院筹备成立另一所学院,消息人士称,当时张曾向校领导提出要调到新学院去,但领导没有同意。
2008年6月,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政法学院,李长江任院长;张俊为副院长。“他们两人,在公开场合看不出什么矛盾,但两人之前私下的恩怨,我们也多有耳闻……权力场上长期积累的恩怨,一旦产生裂痕,很难修复。”一位教师这样分析道。
文/图
占才强 出处<---请猛击此
登载于《博客天下》总58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