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被人炒得沸沸扬扬的野人,其实始终只是像尼斯湖水怪那样的传说,或者是已知动物引起的错觉。神农架野人的红色毛发,也都被证明是染过色的人发——神农架野人,几乎成为又一个华南虎了。
直立行走、身高过2米、手长垂至膝、脚大、双眼朝前、面似人脸、毛发颜色黑红—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山雪人、非洲的切莫斯特、美洲的“大脚怪”……世界各地的传说中,野人都有着相似的外貌特征。但是,他们真的存在吗?
一年前成立的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目前正在启动一项宏大的计划:从民间募集1000万元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考察队员,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重启搁置了十多年的神农架野人科考,“给长久以来的争论一个交代”。
“神农架不存在野人,野人考察就是一种商业炒作,把科学考察变成了娱乐八卦。”11月30日的北京市科协举办的科技记者沙龙活动上,中国著名古人类专家、北京自然博物馆原副馆长周国兴研究员对这场斥资千万的“神农架野人科考”提出了质疑。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周国兴对野人的研究已有50多年历史。他不仅曾亲赴神农架进行过野人考察,而且对国内多个有野人传闻的地区都进行过实地调查和标本鉴定,还以国际潜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参与过关于美洲“大脚怪”和喜马拉雅山雪人的考察和研究,在野人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声誉。
神农架存在野人的传说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早在200多年前,清代诗人袁枚就曾探寻过这里的野人传闻。他写道:“余询之土人,云传闻有之,未有见之。”
上世纪70年代,不断有人说在神农架见到了野人,于是有了1977年的一次规模空前的野人科考活动。那次科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汇聚了16个单位的110名科考队员,其中包括武汉军区的56名侦察兵。野外考察历时半年多,行程5000多公里,覆盖区域1500平方公里,在生态、物种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肯定了金丝猴在神农架的存在,并提出了建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不过,考察组始终没能找到任何有关野人存在的直接证据,事情仍如200年前的袁枚所说:传闻有之,未有见之。
在那次科考活动中,当时正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的周国兴担任穿插队队长和资料组组长。他认为,那次考察事实上已经否定了科学意义上“野人”的存在(多数参与考察的科研人员均持这一观点)。对于能够找到的据说打死过野人或吃了野人肉的当事者,都证实打死的“野人”是熊。所谓的野人毛发,经国内外科学检测,证明有的是熊毛,有的是人发,还有的是被人为染成红色的人发。至于野人的睡窝、脚印等,也多是熊的活动痕迹。
对于发现的所谓“野人”大脚印,周国兴也进行过模拟实验。他们将熊等大型动物的脚印印在土地上,两个脚印叠加,边沿风化后,形成的就是一个超出正常尺寸的“大脚印”。
50多年来,周国兴还先后进行过喜马拉雅山“雪人”实地科考和云南、新疆、西藏、浙江等地区的野人考察,但最终证实也都只是人们口中的“传说”,从未发现过任何野人存在的科学证据。周国兴30日现场展示的图片显示,除了熊之外,猩猩、猴子之类的灵长类也是经常被人们误认为“野人”的动物。
在神农架当地县志中记载,当地有一种叫“毛人”的野人,据说,它会紧紧抓住人的双臂,并高兴得笑昏过去,待它醒来就要吃人。所以乡民们入山时要携带一副中空的竹筒,万一碰上“野人”,就双臂套上竹筒。在它嘴唇上翻遮住眼睛大笑时,乡民可迅速将双臂脱出,拿刀将它刺杀,这个故事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
“什么动物会笑、嘴唇会上翻,当然是猩猩了。”周国兴推测,以前在当地可能有大猩猩一类的动物存在,后经过岁月的推移,逐渐消失或濒临灭绝,变成一种远古的记忆,也使野人的传说流传下来。另外,在各地考察中,周国兴收集了许多野人“骨骼”,有的甚至据说是从袭击人类的“野人”身上砍下来的,结果经鉴定大多为短尾猴等灵长类动物。
周国兴说:“从理论上讲,野人应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停留在某个阶段上的群体,但又不是指那些落后的部族。这个意义上的野人,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如今被某些人炒得沸沸扬扬的野人,始终只是一个传说,或是已知动物引起的错觉。”
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承认野人存在的人有证据,而不承认的人则无证据。”周国兴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恰恰混淆了传说与科学证据的概念,不懂得什么才是科学证据。直到今天,凡证明野人存在的所谓证据,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经不起检验的故事,并不是直接证据。
与之相反,那些否认有野人的人都有实物作为证据,如曾经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浙江九龙山野人的手和脚,以及在云南沦源地区被热炒的“狜”(野人)的脚掌和头骨,均已被证明是属于短尾猴的部分躯体。神农架野人的红色毛发,两次送到美国鉴定,都证明是染色的人发。这才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才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证据。
虽然传说不能代替科学判断,但野人之谜却是一个有着人文意义的话题。它能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热情,也能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周国兴主张给“野人之谜”一定的存在空间。
位于大巴山区的神农架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有着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我国已故的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曾经说过,只要把神农架的动物搞清楚了,野人问题也就解决了。
周国兴很赞成周明镇教授的这一观点,他说,我们与其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追踪并不存在的野人,不如花些精力去研究那里的动物种群,特别是容易引起“野人错觉”的特殊物种。比如,当地居民把熊称为人熊、马熊、狗熊,这究竟是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称呼,还是代表不同的物种?又比如,在过去送检的“野人毛发”中屡屡发现染过色的人发,这究竟是何人所为,又出于什么目的?这些问题都有进一步弄清的必要,如果其中有科学上的造假行为,就应当进行充分的揭露。
周国兴虽然对神农架的野人持否定态度,但却并不赞成坐而论道,一否了之,而主张从基础工作开始,逐步开展对神农架生态和动植物群落的深入研究,并对野人考察的某些遗留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如果有民间人士愿意出钱资助这些工作,其意义远比那种劳而无功的追踪野人要大得多。
文/周文斌 出处<---请猛击此
登载于《博客天下》总53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