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光标过火楼央视杂谈 |
分类: 时政现场 |
【编者按】:尽管参加拆卸工程的人都是陈光标的“精兵强将”,70%的人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湖南雪灾、西南抗旱、江西抗洪、玉树抗震救灾。但采访中,陈光标却反复强调“拆比建难,工程太复杂了”。
2010年8月10日下午,刚下飞机不久的陈光标在接受我电话采访时表示,2010年4月初,公司接到北京城建集团央视项目总承包的邀请招标。7月23日,接到中标通知。8月8日,公司接到正式进场开工通知。他在电话里说,明天,也就是8月11日,将在“过火楼”处举办拆卸复建仪式。
“没有证件不能进!”我看到,窄门由两名保安守着,严格查看进出人员的证件,进出人员也都戴着胸卡、安全帽。
不过,从门口能清晰地看到动员大会现场的台上写着“央视文化中心金属幕墙和网架拆卸工程启动大会”以及总承包和分承包单位名称,后面还悬挂了一条横幅。
上午9点,大会正式启动,头戴蓝帽、身着迷彩服的100多位工人“誓师”,建设部门、央视的领导分别进行了讲话,均强调“安全”为主。大会进行了十几分钟后便结束。
陈光标(以下简称陈):拆除的楼层高、面积大、技术复杂,是过火后建筑结构的“保护性”拆除,与以往拆除工程比,情况更复杂;同时与央视主楼的距离较近也是个难点。
问:这次拆除有什么技术要求和难度?
陈:需要进行保护性拆卸,必须完整保留主要网架结构的预埋件,及主体结构不受拆卸破坏和损伤;室内部分仪器、设备、管道已经就位,拆除中要坚决保护。
问:过火后的网架结构稳定吗?
陈:不稳定。这次整体拆卸工作是按从内往外、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复杂多变。
问:工期是如何安排的?
陈:根据工期安排,工程在10月进入实质性拆除阶段,而11月到次年的2月是北京最为寒冷的时候,但我们已编制了可靠的施工方案。
问:大楼经修缮后,会不会影响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陈:大楼内部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在拆除过程中,我们已充分考虑了下一步恢复外装修的需要,尽可能为重建创造便利条件,修缮后外装修也是和原来一样的。
问:如何保证拆卸的安全、环保?采用了什么技术?
陈:准备采取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水压、液压等国际领先的拆除技术,最大限度地做到环保绿色拆除。
问:修复时如何解决扰民问题?
陈:拆卸过程做到无灰尘拆卸。要求不得发生碰撞而发出噪音。为解决高空金属切割火花四处飞溅的弊病,我们专门选用新型等离子切割机等高科技设备。
从平台向下看去,可以看到主楼东北侧的空地上堆放了大量白色包装的建筑材料和银色的钢管。
我在工地大门附近见到了一位自称在此次工程中负责大型机械的胡师傅。他反复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拆比建难,工程太复杂了”。“楼层高、面积大、技术很复杂。而且是过火后建筑,与以往拆除工程比,情况更复杂,而且很危险。”
胡师傅告诉我,大楼现在外立面的拆除主要就靠立在南侧和东侧的两个大型塔吊。整个工程估计要两年才能完工。
文/仲玉维 陈斯田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