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伯辑
我收集了几段当代外国作家对鲁迅的评论。
大江健三郎(Oe
Kenzaburo,1935-01-31,日本四国爱媛县~)1954年进入东京大学,1959年毕业,在校
期间显露出的写作才华,使人们赞扬他是继三岛由纪夫后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陆续发表了《死者的奢侈》(1957),《拔芽击仔》(1958),《饲育》(1958)因此获得芥川文学奖。1960年结婚,他的写作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继续发表小说《十七岁》(1961),《政治少年之死》(1961)。1963年他的头骨畸形的儿子诞生,他写出了《个人的体念》(1964),《广岛札记》(1965)。70年代后,他日益关心核时代的强权政治和第三世界的问题。发表了《万延元年的足球赛》(1967),《提高赛跑运动员的记录》(1976),《同时代的比赛》(1979),《醒来吧,新人》(1983),它以精湛的文学技巧和作者坦白时的真诚称著。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自选随笔集》的《自序》是这样结束的:
“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大江健三郎
2000年6月2日”
(《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自序,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9出版)
《世界文学》2008年第4期上发表了日本作家立松和平小辑(该期第112-171页)。
立松和平(Tatematu
Wahei,1947,日本宇都宫市~)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作过公务员,后于1979年专念文学。以《远雷》(1980)摘取野间文艺新人奖,《洗卵》(1993)荣膺坪田让治文学奖,《毒——风闻·田中正造》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影响力长盛不衰,著书达300余种。他关于环境问题的作品和写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暴富后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变化方面的作品非常值得关注。
中国作家陈喜儒是他的朋友。下面是经过立松和平用书面回答的《访谈录》:
“问:你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谁?为什么?
答:鲁迅。鲁迅是来往于现在和过去,审视现在和未来的作家,总是明确社会中的“我”,并由
此产生未来的目标。鲁迅对弱小者的温柔目光,也使我感觉到他作为作家的伟大。我从鲁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问:中国文学对你的创作有何影响?
答:我从学生时代就读鲁迅作品,鲁迅对我影响极大。我以前写的东西,我作为作家的愿望,这一切在鲁迅的作品中都有。鲁迅有人最重要的品格“义”,不仅有对国家、民众、社会的大义,也有对家族、朋友、邻居的小义,所以鲁迅作为作家、作为人值得信赖。
立松和平
2007年12月8日”
《名人传记》2008年第10期上发表了黎奇:《东西方文化的“引渠”——记德国汉学家、诗人顾彬》。顾彬是德国人沃尔夫冈·库宾(1945-12-17,策勒~)的中文名。1969年到波鸿进修汉语,写论文《论杜牧的抒情诗》。1974-1975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中文,1977-1983任柏林自由大学讲师,1984考获教授。1985年后,在波恩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授。1994年在瑞士联合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鲁迅选集》,该选集翻译了鲁迅的全部小说和诗歌,杂文集《坟》,以及散文诗集《野草》,是德语国家的一批学者历时15年精心翻译的成果。该选集的主编就是沃尔夫冈·库宾。(据王家平:《世纪之交西方鲁迅研究的新趋势(下)》,载《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12期第21-22页)。
谈及他所喜爱的中文作家,他提出了鲁迅、李白和曹雪芹。问到他在中国学习的收获时,他说:“最大的收获,除了对中国社会有了较真切的认识之外,就是认识了‘鲁迅’和鲁迅所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
日本桂冠诗人池田大作写了一首320行的长诗纪念鲁迅先生。诗的题目是《文学界的巨人
精神界的先驱——为纪念鲁迅先生》。这首长诗的最后是这样结束的: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千秋万代,永载史册
谨以这首小诗和满胸的敬意
献给二十世纪
最伟大的文学和精神的巨人
桂冠诗人
池田大作
合什敬上于
东京
2000年4月3日
(录自《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6期第76-80页)
俗话说“旁观者清”。这里例举的都是有一定成就的当代作家,他们与中国文坛,除了文学的、学术的、精神的联系外,没有其他瓜葛。为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选中了鲁迅,向鲁迅奉献了最高级的赞美词?这难道不值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深长思之吗?
中国出了个鲁迅,这原本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可是,某些中国人,因为鲁迅指责过他们的老祖宗,对鲁迅总是耿耿于怀,千方百计诋毁他、诬蔑他、辱骂他。鲁迅在中国作家中,是透明度最高的人,他的日记、书信(包括情书和家信)甚至连起草的广告、写过的纸条……只要能找到的,全都公诸于世,尽人钻研。已经持续了数十年。钻研的结果,才产生了上述诸家相当一致的定评。
我绝不指望那些诋毁、诬蔑、辱骂鲁迅的人悔改,他们是不会悔改的。他们尽管诋毁、诬蔑、辱骂下去,看他们还能弄出些什么“成果”来。
我只希望80后,90后的青年朋友们,不要上这些人的当,挤时间多读几本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开自己的眼光,体察先生对后来者(包括我们和你们以及我们和你们的后代,也包括包括那些被他指责过的人和指责过他的人的后代)的大爱,认识鲁迅的伟大,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为后来者而战。
(2008-12-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