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的江山

(2011-11-24 22:54:15)
标签:

李世民

江山里

宋体

青春

诗人

文化

唐诗的江山

 

1、唐诗很“青春”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八年后,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先为太子,再即皇位,为唐朝289年的历史,埋下了血腥的阴魂、杀戮的命运。与此相反,这时代,还有一种诗意的能力,能为社会提供诗性的文化样式。这样式,化作春花秋月,长河落日,以天地同力坐落在唐诗的江山里。

《全唐诗》录诗49400余首,作者2870余人,有这么多的诗和诗人,这样的民族,肯定很青春。青春是什么?对于熟悉的语词,思想往往偷懒,所以要问一问,比如“青春”,不妨问它一问。

我们说,青春是春天里的青色,像青花瓷那样简洁。

春天在哪里?在东方。古人说:春位东方,其色青。时间“春”,空间“东方”,在美丽的青色引领下统一了。青春,是受谢,冬谢去,而青春受之。一谢一受,如友人揖别,就这样,时间,被伦理化了。冬位西方,青春,就是东方受谢于西方,空间被诗意化了。

春色青,冬色白,以“青春”对“白日”,便是唐人诗意。

三月,叫做青春受谢,或青春告谢,可人的心情往往提前。

韦庄在“寒食城外醉”了,于春寒料峭之际,向着天空题诗:“满街扬柳绿丝烟,画出青春二月天。”就这样,青春从“雨雪霏霏”的冬天,受谢了“杨柳依依”春天。时令,从青春开始,阳和之气远出,万物熙熙而启蒙之,青春是生之引领,诗意如青春生生不息。

《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蠢”,非愚也,乃春之声也。蠢动,就是生的启蒙,青春启蒙而生机动,蠢与圣相通。圣人耳特大,能闻春之声,春下之“虫”,乃微生物,其吟天籁,被青春启蒙。从青春启蒙到“发晖”青春,万物洋溢青春气息,不仅“石涧泠泠流碧水,桃花片片泛青春”,还有“青春鹦鹉,杨柳楼台”,花鸟如此,人呢?

杜甫诗云:“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青春启蒙万物无私,白日照耀人世亦无私,因此,被青春启蒙的人,“发晖”青春,也要无私。于是白居易诗说:“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朝廷有道,对应门馆无私,青春好对白日闲。青春启蒙万物,万物启蒙诗人,青春至焉,时雨降焉,始于耕田,终于饭碗,此为民生。“青春终日雨”,年成是自然的诗,更是民生的诗,诗人“最怜滋陇麦”,为了心中那个好年成,诗人用青春启蒙政治,走向民生,政治有了青春气息。

 

2、格律诗是体制化的诗

 

诗性如风,吹遍唐朝社会,政治被诗化了。

不光以诗赋取士,连一代帝王的抱负也要诗来滋养。

科举,便是诗眼里开出的花朵,唐太宗被诗感染,他拉满了弓,眼见举子们鱼贯而入,他有一种把天下英雄都纳入射程的冲动。

一代王朝事业,以政治录用最为功利,能在最为功利的事业上,以诗为标准,使政治录用审美化,这样的王朝肯定很伟大。

《全唐诗》里第一篇,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他在诗里追求的是帝王抱负,而非诗人情感。他一出手,便将“帝宅”、“皇居”安顿在诗里,经他一提倡,诗有帝王气象,开了唐诗运动新方向。

以格律诗咏物,盛于梁、陈,所咏者,多为女人物事,既无儿女情长,更令英雄沮丧。唐初就有人反感,魏征谈陈后主时,说: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隋,信非虚论,然则不崇教义之本,偏尚淫丽之文,徒长浇伪之风,无救乱亡之祸矣。”宫体诗,本是君王诗,君臣上下不言志,不以先贤互勉,不以圣王自励,惟以艳情为娱,而以咏女人物事为能事,不为唐朝取士用。

唐朝诗人胡幽贞“题西施浣纱石”,叹曰:“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政治如是,魏征当头一棒,喝向君王。君王该怎样写诗?看唐太宗咏桃花,非咏“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女人物事,而是咏“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的无限风光,帝王气象在“日”和“一”中尽显风姿,所有桃花都沐浴他的阳光,都在他的照耀下开放。

唐诗的江山,因科举制从宫体诗走出来并完成了格律化。格律化的诗属于个体,而科举制则要求普世,但它们是同构的,可以说格律化的诗人造就了科举制,反之,也可以说是科举制打造了格律化的诗人,总之,先要成为格律化的诗人,才能在科举制里立命。

 

3诗人以江山为沙龙

科举制要求诗人,必须是被体制化的个体,李白之所以被科场扬弃,就因为作为被体制化的个体,他还是个麻烦的问题。他的个性,是格律栓不住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自由的个性,表现为诗,最宜于口语化,而非格律化。

他在诗里遥看自我,便夸大了自己的视觉效果,在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宇宙仰视中,放大了他的自我。于是,他的自我放在王朝里很窘迫,终于出走,到民间去,在民间书院还未发达的唐代,李白没有书院安身,只好游山玩水走江湖,以江山为沙龙了。

李白的治国抱负及其思想未能转化为理性的存在,但他可以在江山的沙龙里继续以诗的形式吟唱。那是唐诗的江山,是诗人共同体,诗人以江山为沙龙,自由吟唱,是民族精神的领唱。帝王也参与民族精神大合唱,但他不领唱。晚明画家陈洪绶不愿为历代帝王画像,辞宫归乡,他画李白宴桃李图,自己也进入诗人的梦想。

同时代还有一位大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是好朋友,但二人气质相反。钱钟书《宋诗选注》里提到,唐宋时期,诗人要入川,都要骑驴子。驴子是诗人的坐骑,所以,诗人骑着驴子入川,陆游诗曰:“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的诗,是骑驴入川以后,才臻于佳境自成一体的。宋人认为,杜甫诗能登峰造极,是在入蜀以后。老杜自称“骑驴三十载”,那便是在炫耀他的诗龄了,作《绝句》时,他正身居蜀而“三年望东吴”。杜甫入蜀,在成都浣花溪边结草庐居,身心略略安稳,闲适的萤火虫,便在诗意中点点萦绕。张大千作“浣溪行吟图”,将杜甫千虑万忧、颠沛流离之后的稍息,定格了。诗人以诗提示理想,却从未能找到制度的孵化器,境界虽然很高,却没能转化为历史实体。

一壶农家好酒,以及浸泡在酒里的诗,却将唐诗的江山点缀得生气盎然,民生在山水草木皆有诗趣的感发下真正醒过来,乐活在山里人家。一件小酒壶,古拙、山气,上有一首小诗,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山里人家的诗,适作土宜。

《中国经营报》2011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