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园残忆
(2009-03-13 23:45:57)
标签:
菜畦城角驻跸才子袁枚安澜园杂谈 |
安澜园残忆
李冬君
时光流逝,是对造物的瘦身。在剥落昔日的丰满处,便是风蚀过后的坚实,于是留下格外引人注目的历史残美。安澜园也不例外,仅存的一方荷池和一处曲桥,坐落在新绿欲滴的菜畦里,泛着思古的幽情。
清代大才子袁枚有《安澜席上诗》多首,低吟中,可依稀故园弦歌朗笑的往事。
百亩池塘十亩花,擎天老树绿槎枒。
调羹梅也如松古,想见三朝宰相家。
传说,雍正为皇子时,与海宁陈氏友善,时两家同年同月同日生子,雍正大喜,命人抱来,待再送归陈家时,已是易男为女,故民间纷传乾隆为陈家子。乾隆下幸陈家,升堂垂询家世,更为市井添了谈资。
不过,乾隆自己说:“海宁往何为?欲观海塘形”,御驾海宁,是为安海修河抵御水患。
“安澜园”也是乾隆御赐,意在“安澜”。此前称“隅园”,乾隆有诗云:“隅园城角边,新额与重悬,意在安江海,心非耽石泉”。陈家却趁机扩建,建成后,与苏州狮子园、杭州小有天园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园。
金庸在小说里,安排江南大才子袁枚,与沈德潜、郑板桥,诗文雅好,风流游妓,巧遇乾隆等,颇见小说家的机巧,其实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品诗论词,个性凛凛;《三家诗话》中又借汉武帝讥刺乾隆,可见其恃才傲俗的品性。他借养母之由,卜住小仓山随园,自在自由五十年,终不复仕,可叹人生来得潇洒。如此看来,《安澜园席上诗》,讽在言外。所谓:
鸟歌花笑有余欢,新得君王驻跸看;
分付窗前万竿竹,年年替海报平安。
对于名胜,向以人弃我取的沈复,却也钟情于人气火旺的安澜园,以为第一,嗤品狮子园没有“山林之气”。乾隆偏爱安澜园,便让它落脚于圆明园中了,图纸犹存故宫。
看来,文人无不钟情于江南,而这位颇识文趣的皇帝,对江南也自有其脱俗的品味吧。
如今听说盐官镇正在招商,欲重现安澜园昔日的灿烂。也许晚暮夕照下的斑驳凄迷,就要烟消云散了。(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