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人收藏战争
(2009-03-12 20:15:14)
标签:
历史升号清朝政府雪儿李鸿章英国文化 |
一
初闻“雪儿”之名,是通过隋盃 宁先生。
去年,我为隋先生主持的专栏撰稿,陆陆续续,花了约半年时间,但我们也只是在互联网上来往,并未谋面,严格说来,还是“网友”。
有一天,这位网友问我:可知“雪儿”?“雪儿”,这么美的名字,我竟然不知!更何况,“雪儿”与“冬君”,在名字上早就有了缘分。
隋先生告诉我,“雪儿”也是他的一位作者,接着就向我推荐了“雪儿”的著作《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刚好,我也在做中日文化史和中日近代思想史的比较研究,很需要这一类书,作为研究的背景材料。
于是,便脱口而出:好啊!我正想找这方面的书来读一读。
过了几天,这本书就以专递的方式送到了,出版社“中华书局”离我家不太远,送起来还算方便。打开包装,先读封面,书名赫然,而著者的名字,则淡淡的出现,仿佛在“美人靠”上静坐,抢入眼帘的,是这几行字:
“这是甲午战争的一幕,这是发生在黄海上的‘三国演义’。”
这一句,分了两行,用了粗粗的黑体字标出来,很醒目。
接下来,两行字犹如海岸线,陈列于下:“高升号事件,一座国际军事史、政治史、司法史的里程碑,一个至今在国际法学界广为传诵的经典案例。”
这样的内容,当然吸引人!但首先吸引我的还是著者的名字:“雪儿简思”。“雪儿”虽美,但很通俗,像流水一样,一溜眼就过去了,可“简思”二字,则如秀峰突起,让你的目光停顿下来,不禁要专注一下——“简思”一番了。
“简思”,颇有点形而上学的意味,我突然想起了《易》。
《易》有“周易”、“变易”、“简易”。“周易”,指《易》无所不包,无所不通;“变易”,指《易》生生不息,变化不已;“简易”,言《易》有规律可循,可以执一驭万。故“周易”难通,“变易”难求,唯有“简易”可行。
“简思”,“简易”之“思”,一个使人产生哲学联想的名字。
翻过封面,看勒口,雪儿出现了,果然是美而能思的样子。
仔细一看,“雪儿简思”原来是英文“Shel Jeanns”的汉译。
雪儿是“澳大利亚华人”,如此身份,只能在中国文化里通行。
中国人的文化认同远甚于对合法性的追求,这在当今世界,几乎成了一种文化特征,如果是一个日本人入了澳大利亚的国籍,当他面对日本时,他会自称为“澳大利亚大和人”?如何称谓,其实取决于母体文化对游子的要求。
中国文化的要求是,做一个“中国人”,比成为哪一国的公民更重要,不管你已成为哪个国家的公民,你在文化上,首先,必须是一个“中国人”。
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公民化”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文化太美了,使那些曾用汉语写作过的文化游子紧紧地抱着“中国心”不忍离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样的“中国心”,真是说不清。
再读下去,我们就知道“雪儿”是做什么的了:“非职业”历史学者。哈哈,跟我是同行,但比我更彻底。我一直行走在“职业化”的边缘,以自由写作为生,将“职业化”的所谓“教学和科研”压缩到最低限度,我是从不填表申报什么“科研项目”的,对于科研经费有也可无也可,既不拒绝,从不争取。
在大学里,必修课是铁饭碗,大家都要抢的,尤其历史系,师多生少,更要抢,不抢就完不成工作量。像我这样不抢的人,只好开点选修课,如果选修课没人选,聘岗就很玄,评职称就更玄,好在我是个不喜欢填表的人,从来就没填过职称申请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开的选修课,总还有人选,所以就在大学里兼一点课,如果有一天没人选我的课了,我就自动下岗,选择退休。
雪儿可以自称“‘非职业’历史学者”,这是很幸福的,“职业化”之于历史学,是历史学的不幸,“职业化”之于美而能思的女子,不仅斫伤其美,更伤其思。雪儿未曾受伤,是雪儿的福气,但这样的好运,不是人人能有的。
雪儿品味历史,如饮佳茗;雪儿收藏历史,如数家珍。其品味,其收藏,化作文字,进入书里……欲知雪儿女史,请读《大东亚的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