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西北红色旅行记系列报导__安国见闻

(2016-05-20 11:41:18)

__安国见闻

 

大西北红色旅行记系列报导

 

我和崔跃刚应玉门市红色文化收藏馆馆长黄忠邀请于201654日至514日,进行了大西北长途红色旅游。途径安国市、唐县、长治、武乡、玉门、酒泉、嘉裕关等历时半月时光。一路上受到各地红色收藏朋友的热情接待。采访、交流、研讨、旅游两不误,收获颇丰。现将收获的情景按日记形式,分批汇报这次活动情况。

http://s4/mw690/001JUawYty71PjJijmPf3&690

54我承大城早620分客车,7点多到达任丘西客站。等了会崔跃刚才到。按计划第一站去安国,因买的客车票是10点多才发车,时间尚早,我俩去任丘古玩城转了一圈,也没买到心仪之物,不过是赏物练眼长知识而已。到达安国时分己经12点多。听说安国小吃河捞面不错,乔麦制做,筋刀有口劲,好吃。经品尝味道还可以。

http://s7/mw690/001JUawYty71PjV815s86&690

http://s6/mw690/001JUawYty71PjVejw915&690

http://s13/mw690/001JUawYty71PjVpDfC0c&690

安国是崔跃刚的第一故乡。他的亲叔伯兄崔树欣在家。还未进崔树欣家,早以出门迎接,见面后经介绍他小我几岁,是当兵出身,高高的个,槐悟身躯,浓眉大眼,威武中透出一些正气和智慧。走进他的活动室,啊!被他的货架上的收藏品惊呆了。原来只听跃刚说过,他哥是做药材生意的,怎么又成了收藏家了。跃刚似乎看出了我的猜想,马上解释说:“我哥是在我的带动下才走上收藏之路的。出身农民,当过兵,做药材生意挣了钱才搬到城里住”,就是说时间不长。我更惊奇了,刚搞收藏起点就这么高啊。你看货架上的老瓷器和铜制品大部是高档品,宽蔽的大厅,古木桌凳,聊天品茶谈文化。

http://s11/mw690/001JUawYty71Pl2m4Q2ba&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l2pJbh67&690

由泥腿子玩起了文化。经交谈还了解到他不仅是收藏家还是书法家。说着他拿出放在桌后的一块精致牌扁,上书“世界华人联合总会世界华人书画院安国分院” 下面一行字是“共创世界和平,圆融美好未来”。 树欣任院长。http://s6/mw690/001JUawYty71W3IwBIpb5&690

顺便我让他在我签名本上写下一个“忍”
字。还真有力劲,楷字点画结构不越规不作秀,非一日之功。而他只练了三年时间,可见是下了功夫了。他家还成了文化名流集合之点,了不起啊。说话间,书法家张占军来了,据说他是这里的长客,还是树欣弟的启蒙老师。他们经常在一起把酒临风,研讨书法。关系默契.张老师书德特好,字好人好.在我的要求下,现场一展风采,果然名不虚传.树欣弟还培养小孙女学书法,在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喜可贺。

试问泥腿子生意人成为文化人能有几人呢?而且树欣他自我介绍说只有两年小学的基础。是在当兵时,指导员是老乡,让他当文书时,每天学文化努力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现成为一代风云人物而响誉祁州。并富有很多“刻苦攻读、忠厚传家、治家有方、诚信为本、建功立业、广交朋友、传承文化、抱打不平、息事宁人、助人为乐、等等”传奇故事。跃刚准备在适当时机写一部《树欣传奇》回忆录。这部书一定精采的描述出树欣传奇的光辉一生。我们期待着欣赏。http://s1/mw690/001JUawYty71Pk0xGQU30&690


http://s15/mw690/001JUawYty71Pk0N1MO0e&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1j9Kn97&690

http://s9/mw690/001JUawYty71Pk1pq64e8&690

说着早以经给我和跃刚备好车辆去旅游。是同家族侄二勇开车任向导。

上面提到“祁州书画分院”, 不是安国吗,怎么又成了祁州啊?经了解原来河北安国市,在唐末分定州置祁州,治无极,宋移蒲阴,19132月曾更名为祁县19141月改名为安国县。明白了。

安国最有名的是药王庙会,最火的是药材生意。据说从明清开始其药材市场依附全国各地商帮对药王庙会的祭祀活动而逐渐扩大,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药材集散中心,被称为"药都"。旅游点有药王庙、关汉卿墓、伍仁桥等。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sVmu357&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uLNRld7&690

http://s14/mw690/001JUawYty71PkuNM1D3d&690

http://s4/mw690/001JUawYty71PkuXVPJ33&690

二勇侄开车第一景点是关汉卿墓。是田间河堤上修的自然柏油路,曲曲弯弯的窄路,路过的村庄都换新房了,很少见到老村庄了,看的出都己步入小康村。洼里种药材的很多,如芍药、菊花等,不愧为“药都”之称。说着话一会就到了。是在田间里县投资修建的关汉卿墓,柏树丛中一座坟墓一桐碑,围墙,窄柏油路。一般人还真难找到。田园地方很好,嗅着泥土的芬香,庄稼的绿荫,百鸟争鸣,也不愧为县里给关汉卿选的好归宿。碑文碑阴记载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简介: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着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http://s14/mw690/001JUawYty71PkynUe16d&690

http://s3/mw690/001JUawYty71PkyD0Nc92&690

http://s1/mw690/001JUawYty71PkyINsQ40&690

http://s13/mw690/001JUawYty71PkyPIq84c&690

http://s9/mw690/001JUawYty71PkyWExWe8&690

http://s4/mw690/001JUawYty71Pkzu3RN13&690

接着去了伍仁桥村。在文化底蕴丰厚的安国,在赫赫有名的伍仁桥村,明代称伍仁店,是城南集镇水陆码头。每年春秋两季,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有"祁南雄镇"之称。

闻名赶到伍仁桥,-看破破烂烂的,堆满了垃圾,第一空桥填满了垃圾土近半。我和崔跃刚、二勇好奇的踏着垃圾跑到桥底仔细查看桥形,弄的裤子上沾满了土。大块石头缝像是活垒的拱形桥,拱桥上方刻的狮头标记明显,其它什么重要物件被盗。到桥北有一块石牌,上书“伍仁桥,又名贵妃桥,万寿桥,建于明万历皇帝,祈福修建的官式桥,长65米,宽6.7米。石质,五孔联拱,铁件联接。桥头北有石象,南有石狮。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雕有众多石狮,现存27个。桥中孔嵌石上刻:“万岁爷爷贵妃郑。敕赐修建伍仁桥。”伍仁桥的附属建筑,三忠阁、万寿坊、九龙碑、三教庵,现均为无存。

保护范围:东西两侧以分水石尖端为基石,南北桥头以桥堍为基线,各外扩20米,东西各至河滩,南北各至公路建路,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四周各外扩20米。“

这个曾经创造了神奇佳话的贵妃桥,经历了逾410年的风霜洗礼,如今由于保护不当,面临衰败的尴尬局面。从桥身侧面望去,贵妃桥上的石狮,或全身缺失、或丢失了头部、或面部全非。现在都已经看不出来模样了。根据附近村民的说法,大约七八年前,这两只母狮子已经被盗,至今没有下落。

http://s1/mw690/001JUawYty71PkEikSs30&690

http://s13/mw690/001JUawYty71PkEnQOUac&690

http://s11/mw690/001JUawYty71PkEuMyK7a&690

http://s11/mw690/001JUawYty71PkECo2efa&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EMhfxc7&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ET98rb7&690

http://s16/mw690/001JUawYty71PkGYfGnff&690

据二勇说:原来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云朵花纹栏板,桥南口紧接包鼓石处雕有大型石狮各一,通高1.8米。北口两侧雕石像各一,长1.4米,高0.85米,底座0.6米。 该桥南北横跨磁河,贵妃桥5孔联拱,盘龙石柱,其刻工精细,栩栩如生。不仅如此,桥面两旁石栏杆的望石柱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和各式各样的石狮。相传,清朝末年,伍仁桥镇两家当铺的账房先生奉东家之命,手拿算盘,带领伙计,多次到桥上计算狮子数目,结果数字各异。要想数数这桥上的狮子到底有多少,从明朝修建到现在,还没有人数得清。

该桥留下了众多趣闻轶事,如数石狮子的故事,鲶鱼精劫富济贫的故事等。如今这些都归于传说,只剩下斑驳不齐的石狮子、成堆的垃圾以及变形的桥体还在证明贵妃桥的存在。

  19827月该桥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http://s9/mw690/001JUawYty71PkNcIoU28&690

http://s9/mw690/001JUawYty71PkNvNwI88&690

http://s11/mw690/001JUawYty71PkNRQim6a&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OprThe7&690

http://s1/mw690/001JUawYty71PkOEX4Ib0&690

http://s5/mw690/001JUawYty71PkOMA3We4&690

http://s11/mw690/001JUawYty71PkRfMtY9a&690

http://s12/mw690/001JUawYty71PkRm2IX4b&690

游完伍仁桥回城尚早,在古玩城又转了一圈。按预定晚宴由崔树欣在安国一家名吃马蹄烧饼店就餐,马蹄烧饼又名吊炉烧饼,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功夫不大香喷喷的马蹄烧饼端上来了,沾满芝麻的马蹄形烧饼夹上猪头肉香肠,咬一口香脆提神真好吃。正如人们所说的吃完了还想吃的感觉。

http://s2/mw690/001JUawYty71PkXJkDne1&690

http://s5/mw690/001JUawYty71PkXRAPyd4&690

http://s5/mw690/001JUawYty71PkXUuCE84&690

http://s1/mw690/001JUawYty71PkY5iQE60&690

http://s2/mw690/001JUawYty71PkYfEg991&690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kYlZQz87&690
这位是安国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是著名收藏家

崔树欣介绍:马蹄烧饼已经成为了安国人的特有,凡事除外归来的总要迫不及待的找到烧饼铺,要先吃为快。战友们凡是来安国的都要吃上一顿安国的马蹄烧饼,而且走时还要捎上几个拿回去与家人分享。

马蹄烧饼之所以好吃,有其复杂的制作工序和技术。在操作间,笔者见师傅先将面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分成一个个的小剂子。烧饼师傅把小剂子用手掌压成马蹄形,放在一个已经均匀铺满芝麻的案板上,烧饼一面便沾满密密麻麻的芝麻。师傅再用手背把没有芝麻的一面贴到吊炉里,下面用细细的锯末慢慢熏制。大约七八分钟后,师傅用小铲子铲下,下面用一个大勺子接住,香喷喷的烧饼就出炉了。正宗的安国马蹄烧饼需要12道制作工序,成品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盖,沾满芝麻;中层为瓤,软软的;下层为底。烧饼中间夹上香肠、焖子等肉食,咬一口外脆内香。安国马蹄烧饼的传说很多,其做法为什么是中国的独一份呒?

传说在明末清初时期一位“药膳” 的本地厨师所创。

相传在某年药王庙“庙会” 期间,各地采办药材的客商云集安国。一日客堂宴请宾客。主灶厨师对客人说下大话,称只要客人想吃什么便能做出什么。有个药商想为难一下厨师,随口编出一种吃食:“能卷肉,不是饼:上面有芝麻,两面带珞馇。”厨师一听傻眼了,后悔不己,但大话己出,不得己硬着头皮应承下来。二人相约半月后见分效。

此后,厨师专心琢磨了几天末果。这天,他正在饼铛上翻来复去的试,掌柜的叫他到前堂去一下。等他回来后,饼铛不知怎的反扣在火上,,饼铛掉在了火里。他一下子醒悟过来,把饼铛反过来吊在上边,下面用火烤,不就是两面“带烙馇了吗?

此饼一出,得到人们的喜爱,因其便于携带和存放,经常被过往商人带往外地和京城。又因为烧饼要开口卷肉,自然形成了一边厚一边薄,状如马蹄,故“马蹄烧饼”。不径而走,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一些东南亚(如韩国、日本)的药商,也常带些马蹄烧饼” 回去与亲友分享。

传说在以前,一个死刑犯在临死之前,要求吃一次安国的马蹄烧饼死而无憾。县令满足了他的要求。可见安国的马蹄烧饼多么好吃而名扬四海。

来安国的朋友别忘了吃马蹄烧饼啊!保准你吃饱了还想吃,吃完了还得捎着走。

http://s8/mw690/001JUawYty71Pl8httl27&690

http://s15/mw690/001JUawYty71Pl8iZb02e&690

http://s10/mw690/001JUawYty71Pl8q7fX49&690

http://s2/mw690/001JUawYty71Pl8w0hj51&690

http://s16/mw690/001JUawYty71Pl8BMeP4f&690

另外有幸观看了安国老药工的传统切药片工艺。药材是白灵芝、黑灵芝、木灵芝等灵芝系列药材。据介绍:安国老药工还只有10来个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只有树欣家还用这帮老药工,特点是药质好不受热,作者还看到木灵芝难切,只好用水泡泡在切就好切了。老药工工资不低,每天在200多元以上。别的人家都是用机器切片机。问老药工,这种刀片都是以前打的老刀片,锋利无比,老铁匠不在了,现在也没人会做这种刀片了。开眼了。

下篇请看<唐县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欣赏鹰摆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