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谁盗走了北京人头盖骨》(2009-2-4)一
(2009-03-12 00:37:42)
标签:
北京卫视档案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侵华日军文化 |
分类: 往期回顾 |
80年前,全球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惊世而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但仅仅过了12年,记载着人类生命密码的珍贵化石,神秘丢失,至今下落不明!谁盗走了北京人头盖骨?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自身的探索。 1929年12月2日,人类重新认识自身历史的大门打开了。就在这一天,年轻的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挖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这是古人类考古学中的重大发现。这块头盖骨所代表的古人类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人是从猿变来的”这一论点提供了重要论据,同时它把人类自身的历史整整提前了50万年。
1936年,在考古学家贾兰坡的主持下,另外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和一个完整的人类下颌骨,又相继在周口店被挖掘出来。一时间,相关的国内国际电讯报道,多达两千多条。周口店的惊人发现,震动了全世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彻底中止了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四年之后,保存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在转移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
如此国宝,为什么要转移出国?运送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所有人都在问,谁?是最后一个见过北京人头盖骨的人?
“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同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的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让他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这封信写于1941年1月10日,写信人是当时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翁文灏把这封信同时发给了三个人,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美国驻华大使詹森。信中所说的“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就是保存在协和医学院的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价值无法估量,转移国宝,各方面都不敢贸然行事。经过将近一年的反复协商,1941年年底,重庆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方面终于达成一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由美国领事馆安排,带出中国,暂存美国。
当时,北平在侵华日军控制之下,要把如此珍贵的文物带出北平,远涉重洋,谁来带?怎么带?
现有资料表明,胡承志就是最后一个见到和摸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人。今年已经91岁了。1941年,24岁的胡承志是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的助手,他是专门制作化石模型的技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转移前全部装箱工作,就是由他亲手完成的。在这份胡承志当年向国民政府提交的北京人头盖骨遗失报告中,他详尽描述了装箱经过。根据他的回忆,装箱工作十分细致,“先将骨骼用擦显微镜头用之细绵纸包好,再用软纸包着,然后再裹以洁白医用吸水棉花后,用粉莲纸包上,然后再用医用细纱布多层包在外面,装入小箱,再用吸水棉花填满,小木箱内周围六面有具有弹性之黄色瓦楞纸数层包好,装入大箱内,用木丝填装。2006年,已经89岁的胡承志向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回忆了当时的装箱情况,并绘出了清晰的箱子草图。根据他的描述,这两个箱子都是白木箱,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有两个英文字母,Case 1 和Case 2,这是当时为了避免招人耳目,只做了简单记号。胡承志回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装箱之前,一直存放在魏敦瑞办公室的保险柜中,而装箱之后,两个箱子一度存放在协和医学院F楼4号保管室里——这两个地点是绝对安全的。随后,按照中美协商和美国公使馆的安排,两个箱子会标上美军军医威廉·弗利的名字,以私人行李的名义,在前门火车站装车,直发秦皇岛。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为了掩人耳目,箱子里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分别装在几个行李箱里面运出北平。1941年12月5日清晨,这些行李由专人护送,随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登上了开赴秦皇岛的专列。按计划,行李到达秦皇岛后,将搭乘中美间定期班轮 “哈里逊总统号”,前往美国。谁也没想到,8日上午,列车虽然按计划抵达目的地,但“哈里逊总统号”,却根本没有靠码头。就在这一天,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京津和秦皇岛一带的美国机构和设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在一夜之间就被日军俘获。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失踪了!
所有人都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落到了日军手中。但奇怪的是,日本人也在寻找这些化石。日本早就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垂涎三尺,据说当时的日本天皇就是一位超级的古生物化石迷。早在七七事变之前,日本方面就曾派出情报人员到北平打探相关消息。有一张草图,不仅列出了和北京人头盖骨相关的关键地点,而且还分析了北京人头盖骨可能的去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张图上还用英文标出了几个关键人物,其中就包括裴文中和胡承志。这张中英文草图究竟是何人绘制,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但相关证据表明,当时日本情报人员就是根据这张草图来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去向的。日本情报人员锭者繁晴,1942年、1943年之交,锭者繁晴从满洲悄悄来到北京进行调查。根据草图上的线索,他首先找到了裴文中。根据记载,锭者繁晴在一个晚上来到了裴文中家中。他认为,裴文中作为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一定知道有关北京人头盖骨被转移和运送的重要信息。但裴文中明确表示,自己在西城兵马司上班,而协和医学院在东城。两地相距甚远,不可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锭者繁晴步步紧逼,追问头盖骨的存放地和去向,裴文中始终坚持,化石存放在协和解剖系的地下室,自己只是在美日开战前一个月因为要找一块标本研究,到过地下室,对其后有关化石的所有装箱运送细节一无所知。锭者繁晴在裴文中处一无所获,便开始调查走访几十名与此相关的人员,他又马不停蹄地直奔天津,在瑞士仓库,他翻检了所有箱子、行李,结果还是一无所获。1943年,没有完成使命的锭者繁晴,在北京的住处剖腹自杀!锭者繁晴是日本方面派出的重要情报人员,因为没能完成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任务,不惜自杀谢罪,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人难道真的不知道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还是,他们在用障眼法迷惑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