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游记.书店篇.时尚廊(作者:詩鈐)

标签:
作者詩鈐京游记北京时尚廊世贸天街许志强休闲 |
分类: 大家眼里的时尚廊 |
京游记.书店篇.时尚廊
作者:詩鈐
2010-08-26 10:15 星期四 晴
我去接地主下班后去的时尚廊,在那儿解决了晚饭,顺带看了书店。
时尚廊一看就是那种烧钱烧得慌的地方,进了书店的门,第一感觉就是很强的设计感,整个门面,拍电影或者拍照都是好素材,简洁大方,没有丝毫累赘多馀,很符合「低调的华丽」。
身处其中,有在台湾逛书店的感觉,不单单是书店,而是一个产业,文化不文化的不再第一考虑,只是很喜欢那样的氛围。灯光是柔和的白光,泛着澹黄,温暖居家,炼乳白的靠牆分格书架,青草柠檬色为基调的陈设,更有相当别致展台佈置。
除了门面上的功夫,不得不说,这个地方实在有与这样华丽的外表相称的内核,主要供应的书籍包含设计、饮食、音乐、创意以及原文等,店内的书籍都很别致,印刷排版精美,尤其是画册一类的,当然,高贵不可能不贵,本来就是烧钱的地方。相较于是传统书店,拥有时尚集团这样的大财团充当后盾,整个书店摆出来的就是「爱来不来」的架势——这种骄傲在我的眼中有种喜感,莫名其妙的,或者更准确一点,是北京人口中说的「贫」。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0/8/26/27718451_19343503.jpg
(时尚廊的门面局部,图片来自时尚廊官方网站)
在时尚廊书店最大的收穫就是李银河的那套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包含了她的旧作和新作,回来至今读完了其中的六册。上大学时读过《同性恋亚文化》和《虐恋亚文化》,凭记忆,这次出版的书有些地方不太一样。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成书都和文学不一样,看李银河的书,觉得像在看实录,她说她自己做研究源于好奇,我看她的书,感觉也是源于好奇,但是得到的结果不仅是满足了好奇,瞭解了同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或者拥有怎样的人生。说作者写作是多活一次,我以为身为读者看书,尤其是看好书,也有这样的效果。社会学的书较文学类的而言,立场更为理性、客观,像纪录片一样,好看的纪录片,也是好电影,别有魅力。这类书,带来的是立场、视角、思维方式的整体转换,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新鲜的,接触其他学科是拓展视野的渠道之一。
我念的大学文科并不强,即使中文算是该校的老学科,图书馆的条件更是不敢恭维,最早在图书馆借阅到的李银河文集是友谊出版的四卷本,只得其中三本,都是被翻烂的书了,查询电脑系统,皆仅有一本。一直也没能找到的是李银河与王小波共同合着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据说刚出版就被禁了,找不到属于正常情况。这套书回来后查询了当当,有货,我当时只怕再被禁,一下狠心就买了。结帐时跟店员死磨活磨,磨她好歹给个折扣,对方只是笑而不语,轻摇玉手,末了,送了套小书籤,聊表安慰。时尚廊没有藏书章一类的东西,可惜了。
时尚廊有些偏一点的书,很有趣,尤其是在分割书店和茶水区的那排半人高的小柜子,里头放着半公开的书,有点像禁忌,李银河的书就在其列——我倒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是销魂也勾人,蹲在那儿翻翻看看,像逛地摊,一晃就是半天,哈哈,真好真好。
地主收穫了一个军绿色的帆帆布包包,双肩背,袋口打结,样式精简,百看不厌,和这家店一样,低调得华丽丽,很衬地主的戎装,迷彩裤和T恤,帅气极了。
时尚廊一看就是那种烧钱烧得慌的地方,进了书店的门,第一感觉就是很强的设计感,整个门面,拍电影或者拍照都是好素材,简洁大方,没有丝毫累赘多馀,很符合「低调的华丽」。
身处其中,有在台湾逛书店的感觉,不单单是书店,而是一个产业,文化不文化的不再第一考虑,只是很喜欢那样的氛围。灯光是柔和的白光,泛着澹黄,温暖居家,炼乳白的靠牆分格书架,青草柠檬色为基调的陈设,更有相当别致展台佈置。
除了门面上的功夫,不得不说,这个地方实在有与这样华丽的外表相称的内核,主要供应的书籍包含设计、饮食、音乐、创意以及原文等,店内的书籍都很别致,印刷排版精美,尤其是画册一类的,当然,高贵不可能不贵,本来就是烧钱的地方。相较于是传统书店,拥有时尚集团这样的大财团充当后盾,整个书店摆出来的就是「爱来不来」的架势——这种骄傲在我的眼中有种喜感,莫名其妙的,或者更准确一点,是北京人口中说的「贫」。
http://img18.tianya.cn/photo/2010/8/26/27718451_19343503.jpg
(时尚廊的门面局部,图片来自时尚廊官方网站)
在时尚廊书店最大的收穫就是李银河的那套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包含了她的旧作和新作,回来至今读完了其中的六册。上大学时读过《同性恋亚文化》和《虐恋亚文化》,凭记忆,这次出版的书有些地方不太一样。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成书都和文学不一样,看李银河的书,觉得像在看实录,她说她自己做研究源于好奇,我看她的书,感觉也是源于好奇,但是得到的结果不仅是满足了好奇,瞭解了同样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或者拥有怎样的人生。说作者写作是多活一次,我以为身为读者看书,尤其是看好书,也有这样的效果。社会学的书较文学类的而言,立场更为理性、客观,像纪录片一样,好看的纪录片,也是好电影,别有魅力。这类书,带来的是立场、视角、思维方式的整体转换,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新鲜的,接触其他学科是拓展视野的渠道之一。
我念的大学文科并不强,即使中文算是该校的老学科,图书馆的条件更是不敢恭维,最早在图书馆借阅到的李银河文集是友谊出版的四卷本,只得其中三本,都是被翻烂的书了,查询电脑系统,皆仅有一本。一直也没能找到的是李银河与王小波共同合着的《他们的世界》,这本书据说刚出版就被禁了,找不到属于正常情况。这套书回来后查询了当当,有货,我当时只怕再被禁,一下狠心就买了。结帐时跟店员死磨活磨,磨她好歹给个折扣,对方只是笑而不语,轻摇玉手,末了,送了套小书籤,聊表安慰。时尚廊没有藏书章一类的东西,可惜了。
时尚廊有些偏一点的书,很有趣,尤其是在分割书店和茶水区的那排半人高的小柜子,里头放着半公开的书,有点像禁忌,李银河的书就在其列——我倒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最是销魂也勾人,蹲在那儿翻翻看看,像逛地摊,一晃就是半天,哈哈,真好真好。
地主收穫了一个军绿色的帆帆布包包,双肩背,袋口打结,样式精简,百看不厌,和这家店一样,低调得华丽丽,很衬地主的戎装,迷彩裤和T恤,帅气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