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论坛:历史反思——莫妮卡•马龙对话刘索拉

标签:
作家论坛历史反思莫妮卡马龙对话刘索拉许志强时尚廊文化 |
分类: 现场回顾(听听时尚廊讲座) |
作家论坛:历史反思——莫妮卡•马龙对话刘索拉
http://img3.douban.com/mpic/e536173.jpg
2011年10月20日 周四 16:00
2011年10月20日 周四 18:00
活动介绍
作家论坛:历史反思——莫妮卡•马龙对话刘索拉
2010年10月,德国著名女作家莫妮卡•马龙首次来华访问。歌德学院(中国)与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合作,于10月18日举办一场朗读会,马龙将朗读被她称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长篇小说《寂静巷6号》,并于10月20日与中国女作家刘索拉就“历史反思”一题对话,对话由东西德文学专家刘宏博士主持。
【嘉宾介绍】
莫妮卡•马龙:于1941年出生于柏林,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长大。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的铣工。之后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毕业后在民主德国一家电视台作为导演助理工作了两年。从那时转向媒体行业,先后作为记者为女性杂志《为你》(Für Dich)以及《每周快递》(Wochenpost)撰文。1976年起成为自由作家。1988年举家迁往西德。1993....... 查看全部 »
2010年10月,德国著名女作家莫妮卡•马龙首次来华访问。歌德学院(中国)与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合作,于10月18日举办一场朗读会,马龙将朗读被她称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长篇小说《寂静巷6号》,并于10月20日与中国女作家刘索拉就“历史反思”一题对话,对话由东西德文学专家刘宏博士主持。
【嘉宾介绍】
莫妮卡•马龙:于1941年出生于柏林,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长大。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的铣工。之后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毕业后在民主德国一家电视台作为导演助理工作了两年。从那时转向媒体行业,先后作为记者为女性杂志《为你》(Für Dich)以及《每周快递》(Wochenpost)撰文。1976年起成为自由作家。1988年举家迁往西德。1993....... 查看全部 »
作家论坛:历史反思——莫妮卡•马龙对话刘索拉
2010年10月,德国著名女作家莫妮卡•马龙首次来华访问。歌德学院(中国)与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合作,于10月18日举办一场朗读会,马龙将朗读被她称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长篇小说《寂静巷6号》,并于10月20日与中国女作家刘索拉就“历史反思”一题对话,对话由东西德文学专家刘宏博士主持。
【嘉宾介绍】
莫妮卡•马龙:于1941年出生于柏林,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长大。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的铣工。之后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毕业后在民主德国一家电视台作为导演助理工作了两年。从那时转向媒体行业,先后作为记者为女性杂志《为你》(Für Dich)以及《每周快递》(Wochenpost)撰文。1976年起成为自由作家。1988年举家迁往西德。1993年至今在柏林生活。
马龙的处女作——小说《飞灰》因首次在文学中讨论民主德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成名,但因为内容极具批评性,问世后直至1981年才由联邦德国的S. Fischer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马龙出版了十多部小说,如《女叛逃者》、《寂静巷6号》、《逝去之爱》、《帕维尔的信。一个家庭的故事》、《追忆往昔》、《啊,幸福》等,并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她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波兰语、俄语和西班牙语的版本。1991年到2011年间共获得十几个奖项,其中包括重要的克莱斯特奖、荷尔德林奖和德意志国家奖等。
《寂静巷6号》于1991年首次出版。它讲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意志民主德国的故事。42岁的历史学家罗莎琳德•波科斯基决定把她的大脑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她的学识用在感兴趣的事上。赫尔伯特•贝伦鲍姆,一个前掌权机关干部,他为罗莎琳德提供了一份工作:代替他瘫痪的右臂来写回忆录。罗莎琳德只能用她的手来工作,并不能在其中融入思想。一段历史,两种不同的生活轨迹,使他们产生了争论。在与贝伦鲍姆的辩论中,罗莎琳德察觉到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及其拥有的犯罪能力。媒体评价《寂静巷6号》是一本寂静的书,它以充满用诗意的语言处理政治题材。
刘索拉:刘索拉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也曾经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刘索拉的小说被看成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州”或“迷惘的一代”。
嘉宾主持:刘宏博士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于1988年。自建院以来,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德语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从事德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植于开放的德国社会和德国文化土壤,借助于我们所拥有的跨国文化方面的专业力量,多年来与中方合作伙伴在音乐、戏剧、舞蹈、电影、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内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费讲座,需签到,入场时请在签到处增写资料后进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请提前入场;讲座过程中请您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摄影时请尽量不开闪光灯。
问询电话:010-65871999(书店前台)/1998(轻食餐厅吧台);010-85611157(活动市场部)
|我们的站点
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 /trendslounge
腾讯微博 http://t.qq.com/tren dslounge
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 m/group/TrendsLounge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 .cn/trendslounge
«
收起
2010年10月,德国著名女作家莫妮卡•马龙首次来华访问。歌德学院(中国)与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合作,于10月18日举办一场朗读会,马龙将朗读被她称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长篇小说《寂静巷6号》,并于10月20日与中国女作家刘索拉就“历史反思”一题对话,对话由东西德文学专家刘宏博士主持。
【嘉宾介绍】
莫妮卡•马龙:于1941年出生于柏林,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长大。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的铣工。之后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毕业后在民主德国一家电视台作为导演助理工作了两年。从那时转向媒体行业,先后作为记者为女性杂志《为你》(Für Dich)以及《每周快递》(Wochenpost)撰文。1976年起成为自由作家。1988年举家迁往西德。1993年至今在柏林生活。
马龙的处女作——小说《飞灰》因首次在文学中讨论民主德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成名,但因为内容极具批评性,问世后直至1981年才由联邦德国的S. Fischer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马龙出版了十多部小说,如《女叛逃者》、《寂静巷6号》、《逝去之爱》、《帕维尔的信。一个家庭的故事》、《追忆往昔》、《啊,幸福》等,并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和散文集。她的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波兰语、俄语和西班牙语的版本。1991年到2011年间共获得十几个奖项,其中包括重要的克莱斯特奖、荷尔德林奖和德意志国家奖等。
《寂静巷6号》于1991年首次出版。它讲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意志民主德国的故事。42岁的历史学家罗莎琳德•波科斯基决定把她的大脑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她的学识用在感兴趣的事上。赫尔伯特•贝伦鲍姆,一个前掌权机关干部,他为罗莎琳德提供了一份工作:代替他瘫痪的右臂来写回忆录。罗莎琳德只能用她的手来工作,并不能在其中融入思想。一段历史,两种不同的生活轨迹,使他们产生了争论。在与贝伦鲍姆的辩论中,罗莎琳德察觉到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东西及其拥有的犯罪能力。媒体评价《寂静巷6号》是一本寂静的书,它以充满用诗意的语言处理政治题材。
刘索拉:刘索拉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也曾经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的作家。刘索拉的小说被看成是我国新时期“先锋派小说”的首批作品。她的小说多以音乐界生活为素材,采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表现当代中国80年代的现实,笔下人物多为“精神贵州”或“迷惘的一代”。
嘉宾主持:刘宏博士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于1988年。自建院以来,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德语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从事德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植于开放的德国社会和德国文化土壤,借助于我们所拥有的跨国文化方面的专业力量,多年来与中方合作伙伴在音乐、戏剧、舞蹈、电影、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内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费讲座,需签到,入场时请在签到处增写资料后进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请提前入场;讲座过程中请您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摄影时请尽量不开闪光灯。
问询电话:010-65871999(书店前台)/1998(轻食餐厅吧台);010-85611157(活动市场部)
|我们的站点
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
腾讯微博 http://t.qq.com/tren
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