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廊三里屯店活动】奥地利新生代导演短片展

标签:
时尚廊三里屯店奥地利新生代导演短片展香港太古地产许志强文化 |
分类: 现场回顾(听听时尚廊讲座) |
【时尚廊活动】奥地利新生代导演短片展
http://img3.douban.com/mpic/e360196.jpg
开始时间: 2010年12月4日 周六 18:00
结束时间: 2010年12月4日 周六 21:00
结束时间: 2010年12月4日 周六 21:00
活动介绍
活动地点: 时尚廊三里屯VILLAGE店
地点: 北京 朝阳区 三里屯路11号院三里屯VILLAGE北区(瑜舍酒店北侧)N8楼LG层 咨询电话:010-64132856
无需报名,因场地有限,座位有限,到场观众座位先到先得,请配合工作人员安排。
http://austrosinoart sprogram.org/
活动流程(6点-9点)
一电影放映环节
1冰冷古巴(预计一个半小时)
2格肯,舍仁,斯比尔(30分钟)
3新合肥(20分钟)
二 互动环节
8点-9点,导演和观众交流互动环节
9点结束
奥地利新生代导演短片展
地点: 北京 朝阳区 三里屯路11号院三里屯VILLAGE北区(瑜舍酒店北侧)N8楼LG层 咨询电话:010-64132856
无需报名,因场地有限,座位有限,到场观众座位先到先得,请配合工作人员安排。
http://austrosinoart
活动流程(6点-9点)
一电影放映环节
1冰冷古巴(预计一个半小时)
2格肯,舍仁,斯比尔(30分钟)
3新合肥(20分钟)
二 互动环节
8点-9点,导演和观众交流互动环节
9点结束
奥地利新生代导演短片展
奥地利中国艺术项目(Austro Sino Arts Program)为大家呈献三位当代奥地利青年导演的作品。Hannes
Boeck, Thomas Lehner 以及 Johann
Neumeiste都是艺术工作者,也均涉猎音乐﹑表演以及数字媒体等电影以外的艺术创作﹐以不同的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独特的叙述风格﹑镜头影像以
及电影语言呈现出三位青年导演不同的电影形式和风格。他们的作品对时下的社会现象关注﹐并聚焦于奥地利文化以外的事物。三位导演透过电影与观众一起探究人
们该如何在竞争剧烈的现代社会生存同时又能做个正直的人。Thomas Lehner和项目策展人Karel
Dudesek将出席放映。
嘉宾
Thomas Lehner(导演)
Karel Dudesek (策展人)
参展影片
《冰冷古巴》
2008.Thomas Lehner.90min.中英文字幕
冰 鲜古巴?用鸡尾酒里的冰块吧﹗对于岛上的居民,确保物件冰鲜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的海尔冰箱正冰鲜整个古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青岛出现了一家 冰箱工厂﹐海尔﹐原本一直做内销。在2006年﹐海尔出口了300,000台冰箱到古巴。在古巴政府的资助下﹐大部分的古巴家庭都有能力拥有冰箱。冰箱在 古巴的家庭代代相传﹐人们对它呵护备致。冷战后古巴的孤立状况让人难过﹐以糖换油的日子已不复在。冰鲜原来就是文明。
导演简介
Thomas Lehner
在奥地利的林茨出生。他是一位在维也纳和古巴圣地亚哥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电影制片人﹐活跃于 在奥地利的媒体艺术界﹐工作包括电影﹑录像﹑电影制作。他的作品涉猎的媒介非常广泛﹐视觉艺术﹑音乐﹑实验电影﹑录像﹑公众艺术﹑互动艺术﹑虚拟-真实以 及摇控机械人。他曾在林茨的一个文化界组织任职行政岗位数年。他亦曾经担任多个艺术﹑广播的项目的艺术总监﹐与国家电视﹑ORF 及 3sat合作。
曾担任美国﹑欧洲及俄罗斯媒体论坛活动的工作坊讲师﹑大学客席讲师。研发“电子存在”及虚拟-真实方程式——“平行空间展示”。
《格肯,舍仁,斯比尔》
2009.Johann Neumeister.20 min.中文对白,英文字幕
Johann Neumeister发掘了当代建筑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镜头跟随两位年轻人Kate和Ricky游走于璀璨夺目的北京﹐另一位主人公Hun Fang诵读Chu Yun短篇小说《Face People》的声音和Wang Fan的电子乐则伴随着两人的旅程。影片分为早﹑午﹑晚三个段落。三个主人公是同一个城市里的陌路人﹐他们的故事发展是开放的。其实故事背景的建筑物才是 主角﹐由欧洲建筑师设计的北京标志性建筑物——Meinhard von Gerkan (gmp Architekten)设计的基督教堂﹑Ole Scheeren (OMA)设计的CCTV以及Albert Speer, Jr. (AS&P)策划的南北轴。
影片贯穿大量的特写镜头﹐其描述的角度排除了旅游景点风光介绍的印象。建筑物是有形的﹐它们代表着一种无形的权力﹐这些权力却似乎是社会上游戏的庄 家。像Kate和Ricky住在北京的一群年青人﹐他们无时无刻与这些无形的权力博弈。不朽和迷人的结构都主导了城市居民的去向。
Johann Neumeister突破常规叙事﹐影片亦并非剧情与纪录片的混合体。导演透过声音与影像交织出的诗篇﹐挑战观众对浅白解释的期待。后现代都市的一天呈现了一幅梦境般的境象;繁华的建筑与复杂的民生问题共存于北京﹐和谐却也矛盾。
Johann Neumeister
生于1976年﹐于维也纳生活和工作。曾经学习哲学﹑心理学﹑艺术及计算机音乐﹐有过包括绘画﹑雕塑﹑ 表演﹑电影﹑录象以及音乐多种不同媒体的创作经验。在2008年﹐他参与了一个在洛杉矶的Mak-Schindler 户籍项目﹐自此他的工作以电影拍摄为主。他是许多艺术团体的合作组织者。自2006年﹐是Sezession Wichtelgasse的合作组织者。
嘉宾
Thomas Lehner(导演)
Karel Dudesek (策展人)
参展影片
《冰冷古巴》
2008.Thomas Lehner.90min.中英文字幕
冰 鲜古巴?用鸡尾酒里的冰块吧﹗对于岛上的居民,确保物件冰鲜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的海尔冰箱正冰鲜整个古巴。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青岛出现了一家 冰箱工厂﹐海尔﹐原本一直做内销。在2006年﹐海尔出口了300,000台冰箱到古巴。在古巴政府的资助下﹐大部分的古巴家庭都有能力拥有冰箱。冰箱在 古巴的家庭代代相传﹐人们对它呵护备致。冷战后古巴的孤立状况让人难过﹐以糖换油的日子已不复在。冰鲜原来就是文明。
导演简介
Thomas Lehner
在奥地利的林茨出生。他是一位在维也纳和古巴圣地亚哥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电影制片人﹐活跃于 在奥地利的媒体艺术界﹐工作包括电影﹑录像﹑电影制作。他的作品涉猎的媒介非常广泛﹐视觉艺术﹑音乐﹑实验电影﹑录像﹑公众艺术﹑互动艺术﹑虚拟-真实以 及摇控机械人。他曾在林茨的一个文化界组织任职行政岗位数年。他亦曾经担任多个艺术﹑广播的项目的艺术总监﹐与国家电视﹑ORF 及 3sat合作。
曾担任美国﹑欧洲及俄罗斯媒体论坛活动的工作坊讲师﹑大学客席讲师。研发“电子存在”及虚拟-真实方程式——“平行空间展示”。
《格肯,舍仁,斯比尔》
2009.Johann Neumeister.20 min.中文对白,英文字幕
Johann Neumeister发掘了当代建筑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镜头跟随两位年轻人Kate和Ricky游走于璀璨夺目的北京﹐另一位主人公Hun Fang诵读Chu Yun短篇小说《Face People》的声音和Wang Fan的电子乐则伴随着两人的旅程。影片分为早﹑午﹑晚三个段落。三个主人公是同一个城市里的陌路人﹐他们的故事发展是开放的。其实故事背景的建筑物才是 主角﹐由欧洲建筑师设计的北京标志性建筑物——Meinhard von Gerkan (gmp Architekten)设计的基督教堂﹑Ole Scheeren (OMA)设计的CCTV以及Albert Speer, Jr. (AS&P)策划的南北轴。
影片贯穿大量的特写镜头﹐其描述的角度排除了旅游景点风光介绍的印象。建筑物是有形的﹐它们代表着一种无形的权力﹐这些权力却似乎是社会上游戏的庄 家。像Kate和Ricky住在北京的一群年青人﹐他们无时无刻与这些无形的权力博弈。不朽和迷人的结构都主导了城市居民的去向。
Johann Neumeister突破常规叙事﹐影片亦并非剧情与纪录片的混合体。导演透过声音与影像交织出的诗篇﹐挑战观众对浅白解释的期待。后现代都市的一天呈现了一幅梦境般的境象;繁华的建筑与复杂的民生问题共存于北京﹐和谐却也矛盾。
Johann Neumeister
生于1976年﹐于维也纳生活和工作。曾经学习哲学﹑心理学﹑艺术及计算机音乐﹐有过包括绘画﹑雕塑﹑ 表演﹑电影﹑录象以及音乐多种不同媒体的创作经验。在2008年﹐他参与了一个在洛杉矶的Mak-Schindler 户籍项目﹐自此他的工作以电影拍摄为主。他是许多艺术团体的合作组织者。自2006年﹐是Sezession Wichtelgasse的合作组织者。
《新合肥》
2008.Hannes Boeck.10min.无对白
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政治及经济中心﹐这个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已难寻她过去的历史痕迹。这几年﹐她正处于发展的转折点﹐由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将被改造成特别经济区。
农村城市化的转变吸引了Boeck的目光﹐他以冷静的黑白摄影纪录着一个男孩横越城市至城市边缘的郊区。
他的旅程让人联想到“漫游者”的寓言﹐个体异化于世界﹐人在城市里无比孤寂。
镜头跟随男孩在漫游﹐呼吸着现代化的环境的生活气息。与导演前作BRD (2003) 和DDR (2005)里的战后德国相似﹐建筑物是空间的地标。60年代的德国与今天的中国景象彷佛重叠。安东尼奥尼式的新写实主义风格﹐建构出没有方向感却有所指向的影像
Hannes Boeck
1974年出生于维也纳。1994-1996担任摄影师。曾于维也纳和柏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