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2010-08-22 18:10:01)
标签:

欧阳应霁

时尚廊

世贸天阶

许志强

设计

家居

时尚

分类: 现场回顾(听听时尚廊讲座)

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2010年8月22日下午14:30   北京时尚廊|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你可以走出房子,但你总要回家。”-Witold Rybczynski,home: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2010年8月22日下午14:30,由时尚廊主办的“欧阳应霁——WHAT IS HOME-家”时尚设计沙龙活动在北京时尚大厦时尚廊举办。来自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欧阳应霁与听众们分享了他对恋家,爱家的想象和感悟。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家居设计的专家和造访者,欧阳应霁捕捉了家中令人惊喜和赞叹的设计,更发掘了家与舒适的关系和意义。

自2010年8月始,时尚廊将以“WHAT IS HOME—家”为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以跨界交流的概念,集结不同领域的设计人,以IDEA EXCHANGE为出发点,激活灵感,跨界碰撞,使时尚廊成为跨领域设计概念分享的场所。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欧阳应霁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家是心之所安。

家是一铺床,一张沙发,一盏灯;家是一个布偶,一张照片,一个水杯。家是空间格局的安排,光影气氛的协调,家是人和人的关系,家是身体的归宿精神的寄托,纵使你认定家在温暖室内,我依然偏执家在曲折路上,说到底,家是心之所安,心安理得,大家应该快乐。

主讲人:欧阳应霁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创作的路,他回答说,因为有趣。

当被问到是什么叫他一直兴高采烈的走下去,他回答说:就是好玩。

他一路放肆贪玩,却又专一迷恋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微妙暧昧,不小心也很自然的跨界破例── 相信旅行,钟情漫画,关注设计,沉迷杂志,狂恋音乐,爱恨美食……

自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获取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以来,长期对现代家居生活及建筑设计潮流观察研究,大量撰写相关评论推介文章,发表于中港台报章杂志。

出版有生活写作系列《一日一日》,《寻常放荡》,《两个人住》,《回家真好》,《设计私生活》及《半饱》。文字写作以外同时热衷漫画创作,出版有《我的天》,《爱到死》,《小明》,《三七廿一》,《我的天使》等等漫画系列及专集。停不了──矢志做个贪心的,快活的,认真的跨媒体导游。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

Fourm是古罗马人的市集。最早的市集是以物易物的概念,当物品交换完成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物品。“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致力于创造一个“Idea Exchange”的市集。当我有一个Idea,你有一个Idea,我们互相交换Idea,结果是我们两个人都有了2个Idea。这就是“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的精神。是跨领域设计概念分享的场所。

2010年,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共同打造“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8月到12月,以“WHAT IS HOME—家”和“跨界”为主题,每月举办设计沙龙。邀请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德国,日本的设计师和传媒人参加沙龙,再造时尚圈、设计圈的文艺盛事。

沙龙9月-12月拟邀请名单:

建筑师,设计师李玮珉(台湾)

建筑师 丹下宪孝(日本)

建筑师 Gregor Hoheisel(德国)

建筑师 马岩松

建筑师 张永和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凤凰网报道欧阳应霁做客时尚廊 现场展示欧阳应霁的时尚家居

 

  

————————————————————————————————————————————

【相关链接】哲米奈说欧阳应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3ba8a01009kq7.html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可以让自己快乐,
一张Ray and Charles Eames的椅子,
一盏Marc Newson设计的座地灯
提升了舒适,点亮了空间,也改变了生活的气氛。
乐趣来自变化,来自Jasper Morrison简约明快的线条
来自无印良品牛皮再造纸笔记本的温暖实在,
也来自奈良美智笔下的愤怒天真。
多一分对设计与生活的关注,多一分选择的自由。”


封底的短短数语也许已经让你感到这本书的主题。

翻翻这本书,你会深深觉得这个社会真的可以如此物欲。而欧阳非常懂得在拜物恋物之余,寻找自己生活的弹性和可能性。
他真的是一个贪心的、快活的、认真的人。对于书与物的热爱,他比常人显露出更大的疯狂与迷恋。时装的、建筑的、时事的、饮食的、漫画的、旅行的、设计的、诗词的、电影的、音乐的、绘画的、摄影的.....各个领域,所有跟生活密切有关的,他都恨不得去了解,去涉猎。

文字加图像,这就是这本书的定位。跟随欧阳去看看戴着五角星游击帽、满脸络腮胡子的切格瓦拉,帅哥设计师Marc Newson制作的生活产品,奈良美智的大眼小女孩,Hedi Slimance主掌的Dior男装系列,Keith Haring的个性涂鸦,德国出产的Playmobil塑胶积木玩具....

 

年轻人看欧阳应霁这本书,会看到他眼下热门极了的人间花鸟,好多奇人奇物,有一点年纪的就会看到他心中安静下来的世态山水。他写物写到了让人想放下物,他把物看得如此分明,如此认真,最后却像是想转开身,说“我都看过了。”


在他还没有完全转开身前,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他充满自觉的“设计私生活”吧!上帝玩设计的游戏,欧阳应霁爱看这场被设计的游戏。

————————————————————————————

【相关链接】网友说欧阳应霁http://mavisyl.bokee.com/3102701.html

 

率性生活的人:欧阳应霁——

                                   

兼漫画家和文字创作者的欧阳应霁,近年活跃于两岸三地艺文圈,最近他一口气推出两本跟生活品味有关的书。他说,品味就是自我风格的展现,极简或极繁也没关系,重点是找到自己喜欢什么,因为主体是人,所以风格是活的。

  欧阳应霁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荣誉学士及哲学硕士,创作有“我的天”、“爱到死”、“小明”、“三七廿一”等知名漫画系列、图文旅游书“寻常放荡”、散文“一日一日”、家居品味书“两个人住”等。

  曾经营精致家具专卖品的他,对生活家居设计充满热爱,前一阵子在杂志开辟专栏,以有点艺文腔的文字和俳句般的幽默图说,带领读者进入名人雅士的窝及介绍名牌家具典故,获得许多回响。最近他将作品重新整理之后集结成“回家真好”和“设计私生活”二书。 比较两岸三地“家”的风貌,欧阳应霁接受本社专访时表示,一千人有一千个样子,“家”其实没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格。

  他说,国际化最早的香港,家的样子是整齐干净,感觉像办公室或饭店;台湾的家,人文色彩浓一点,跟注重家庭价值有关;大陆则是属于集体化风格,但随着开放脚步,已渐渐走向个人化。

  欧阳应霁也喜欢观察建筑潮流,他喜欢北京甚于上海,因为北京人味和历史感都比较重;台湾则推荐北县莺歌的陶瓷博物馆;至于香港,他喜欢新机场快捷路线的怀旧气息。 谈到品味,将平头染成白色、配着大黑框眼镜的他淡淡地说,品味可以是极简或极繁,可以很喜欢色彩,可以很亮很暗,重点在于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这些偏好会随年月变化,但当下是最喜欢的。

  亲访过无数丰富精采、各成风景的家,欧阳应霁表示过程很开心,彷佛是去朋友家玩一般;其实死忠读者倒是看得“热血澎湃”,因为恨不得跟着欧阳应霁一起去瞧瞧,甚至想象自己就是坐拥其间的主人。

  由于介绍过许多散发着迷人魅力的美丽家园,欧阳应霁自己的家令人充满好奇,他表示,还不能曝光,因为女朋友希望多一点隐私。他简单透露,他的房间是深棕色系,天花板是白色的,所有对象采用隐藏式收纳,整体感觉“跟诚品很像”。 目前欧阳应霁没有最喜欢的牌子,他笑说“已经过了那个想把一切喜欢的东西搬回家的阶段”,很多东西只要懂得欣赏就好了。

  悠游漫画、旅游、家居、美食、文学等领域,欧阳应霁自言要当个贪心、快活、认真的跨媒体导游,要诀就在于告诉自己不是有钱人,不汲汲名利,并学习“站在周边”的哲学,因为一旦成为焦点,视野和空间都会变小了。

 

    打了横线,变成粗体的文字是我喜欢和欣赏的:欧的生活态度,工作状态正是我极欣赏的。这种出世又入世的感觉正对我的胃口。

“站在周边”——恰如自己总是感叹的:生活的旁观者,生活的边缘人。没有看到欧的这段文字之前会觉得内心有种孤寂落寞感,有被繁华热闹的世俗生活抛弃一边的感觉。现在好了,超脱了。这种内心恒存的孤寂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在这个浮躁,追名逐利的浮华尘世,似乎哪怕只是形式感的内心孤独也成立可遇不可求的稀奇物了——寂寞高手吧。

好就好在,欧站在了超然的哲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跳出来了,跳出来就清晰了。干吗要傻乎乎的挤到中心去出油呢,站在边缘静心观看,体会,是会有更大的收获的——因为视野和空间都大了,心情也是平静理智的。

 

 

对于美好可爱的物品——少年的心态是拥有,左拥右抱,物欲总是极大的不满足,总怪自己太年轻,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占有那件魂牵梦萦的宝贝:漂亮衣服、机车、珠链、胭脂、高跟鞋、最新功能的数码制品┅┅这些东西就像火样在胸中炙烤,恨不得马上拿下。嫉妒、眼红、疯狂的攀比、内心的咒骂┅┅这些感觉曾经那么实实在在地在20出头的我的内心挣扎、翻滚、令我不能自拔。

 

OK,现在长大了,学会了宽容别人的恣意美丽,学会了沉淀内心的横流物欲:“已经过了那个想把一切喜欢的东西搬回家的阶段”——(也许别人会嗤之以鼻:从来都没有拥有过的笸箩样,阿Q去吧,你,自我解嘲死吧)未曾拥有,并不代表不可以静心欣赏。影像,文字,都可以认真去揣摩、品味。内心优雅的生活,是成长起来的大气女子应有的东西。2004年10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