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活動記

标签:
杂谈 |
找了一个靠近前方的角落倚着墙站着。叶老师从身边擦过,一顶鸭舌帽,素雅的浅藏青色中式上衣,棉丝的材质,加一条灰色毛织围巾,最简单的打法,挂在胸前。
话音一起,便是十足的港人口音,普通话是在有点欠缺。含蓄甚至略带羞涩的表情,完全无法让人想象那些片子里狂放张扬大胆的造型竟然缘自眼前这个人。
倒是进入一些深奥学理性的话题,叶老师的表情更显安静,噼里啪啦可以吐出一大堆。怎么看都是学院派味道相当重的一个艺术工作者。
在他看来,中西方美学的差异,总体上呈现的是,西方总是按照一套严密规则可循的系统,将各个局部做到有章可循,就像雕塑艺术,它是一点一点从外至里的雕琢,直到呈现最终的表达。而东方则是更讲求内在,由内而外的一种更讲求“气场”的呈现。仔细想来,东方美学但就理论的发展,大多数都是从西方一点一点地搬过来的,人家的东西具有可复制性,自然缘自其极广大的普适性和严密性,就像影视剪辑,镜头的组合产生的效果,都是带有一种公式性的理论深意的。所以西方的服装造型,可以完全根据所要达成的效果而实行与之相匹配的“剪裁”。而在东方,则更显得随意和依靠内心的感知。
关于对艺术品的欣赏,叶老师提到“在5秒钟内,能否与你看的作品产生交流感。”这种作品与欣赏者的即时交流感,似乎一下子点破了我一直所疑惑的关于如何鉴赏作品的方法。那应该就是艺术作品所带来的触动内心的气场力量吧。
至于他所打造的各种屏幕形象,提到女演员的美,他总是能很快地在看到一个女人的时候,大致知道她在形象塑造上存在的缺陷,比如身材、五官。而专业演员的专业性,则常常体现在对自身所存在的荧幕表现形象的缺点的自知。提及陈冲,第一次见面她便直陈自己全身上下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叶老师很是佩服她的这种自知之明,于是会很有针对性地结合影片的形象特性,更好地扬长避短,所以才有了陈冲荧幕上的风情万种和性感妩媚,而实际生活中的她却与荧幕上的她有很明显的差距。
渐渐开始会关注服装造型这些形式感较强的表现元素,较之以往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表演的倾斜,似乎叶老师带来的美学世界,可以更好地揭开那些千变万化的造型背后的故事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