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活動記

标签:
杂谈 |
聊聊国内的旧书业
文/再成
“20世纪前半页中国的旧书业是很繁荣的……1930年代的学者很依赖旧书店……鲁迅很喜欢逛旧书店,最频繁的时候,他差不多一周会去一次琉璃厂”,谢泳先生如是说。谢泳的主业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从旧书店或旧书商那里搜寻想要的文献材料,或者偶遇到一些自觉有价值的宝贝,故事有不少。比如:他买到了北大学生主办的《红楼》杂志的完整版,用这些材料写了一篇论述文章;他还在太原买到了鲁迅在日本受教时的日文教科书,对鲁迅的创作风格及知识来源多了一个维度的溯源。
旧书业的繁荣与中国现代学术的互动联系,是这次讲座的主题。谢泳先生是主讲嘉宾,他梳理了他个人对旧书的界定。谢泳更倾向于搜寻文史哲方面的旧书,他觉得文史哲方面的旧书相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旧书,更能反映出人们在这些领域持续性的阅读累积,能看到其中的变迁。
同样爱逛旧书店,搜寻旧书的来自台北的吴兴文先生讲了他1990年代初逛潘家园的一些故事;而谢其章先生谈到更多的则是布衣书局的创办人胡同先生,希望胡同的旧书店的运营达至更好的经济状态。谢泳、吴兴文和谢其章三位先生,与旧书的结缘很深,得益于旧书的文献营养,都写就了不少专题著作。他们仨与胡同都是好友,而在时尚廊书店现场听讲的在坐嘉宾也都是爱阅读之人,讲座后三位作者忙着给读者签名,不亦乐乎。
左起: 吳興文, 謝泳, 謝其章, 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