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士生期望月薪走低悲哀杂谈 |
分类: 我眼中的社会 |
北京晨报消息:创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今年夏天走向就业市场,加上往年未能成功就业的求职者,今年的就业形势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昨天发布《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出现“期望月薪持续走低”、“幸福感觉总体下降”等现象。报告还揭示:考研“面”热,创业“心”热,也就是考研表面热、创业则是心热而实际行动不热。
在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连续5年的就业压力调查中,去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分最低(16.93),今年的压力得分出现反弹(18.17),只低于2009年的最高点(19.12),印证了今年“就业最难季”的说法。
在高压力下,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持续走低。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集中分布在3000至5000元范围内,其中,专科生期待月薪3444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3494元;硕士生为4879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6000元。对比去年的数据,专科生的期望薪金略有上涨(500元),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期望薪金基本持平,而博士生的期望薪金下降1160元。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解释,就业形势更严峻,求职者不得不降低期望月薪到一个更低的水平。
据熊汉忠分析,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应对上偏消极,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积极思维、发挥优势、提前准备、寻求支持等更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大学生求职者需要加强的。”
调查发现,今年大学生实际考研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80万(占699万毕业生总数的25.8%);但参与此次调查的求职者只有12%的人选择毕业后考研,内心意愿与现实行为相距很远。熊汉忠表示,不想考研的大学生去考研,既有跟风因素,也有回避暂时的就业压力而被动考研的原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调查发现,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在20%上下,而每年实际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人数的2%,两者相差十倍之多。想创业的人最终没有创业,原因有一时热情,还有现实条件不具备等“创业难”原因。
古人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说法,借以说明十年寒窗虽然辛苦万分,但是只要潜心学习,终究是有可能实现成名天下的梦想,改变难以维系的生活窘境。
尽管,随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要解决生活窘境的方式变得多了去了,然而要实现光大门楣,成为一名吃公粮当公差的人,途径照样非常单一,绝大多数家庭只能将孩子从小送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一路台阶式向上爬,考上大学、研究生,甚至还要成为博士生,才能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这,也仅仅只是实现梦想的前提,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遗憾的是,家长们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背负高额外债,供养孩子们埋头于繁重的学海书山,熬到了博士生却因为就业问题,致使所有的付出在结出果实之际大大缩水,无不令人伤感和悲哀。
在学生行业中,博士生可以说已经快要顶到天了,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放弃了很多休闲享受的时光,储备了丰富的知识量,与其他阶梯的学生相比,在知识储量立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进一步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们无疑是中国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领头雁,可悲的是,他们在就业的路上却尽皆坎坷,薪酬待遇令其尴尬非常,期望月薪仅6千元。
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借人脉资源进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人来说,6千元的月薪算得了什么,他们除过应得的工薪待遇,无法说明的灰色收入更是不计其数。这,与那些从小埋头苦学,家庭省吃俭用以资求学的学子们相比,天壤之别不言而喻。我们能不对那些博士生报以哀叹么?
难怪“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不断见于报端!
学子们生存压力之大,相关报道之多,我想已经成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现实。相关部门应该从中有所思考,切实拿出一些具有现实性操作性的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尴尬问题,疏通学子们就业渠道,让知识创造力量变成现实。
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持续走低,势必会影响学子们求学之决心,同样也会动摇家长们供养孩子们入学的决心,如果孩子们、家长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试想,未来的中国将会是多么悲哀的一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