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生种地杂谈 |
分类: 我眼中的教育 |
江苏无锡北七房小学开辟2.5亩田地让学生种菜,此举被指是让学生为学校免费打工。据校长李彩萍介绍,这片田地从2005年就开始办,是为了给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收获的蔬菜大部分供应给食堂,一年赚600多块钱。李彩萍疑惑为何这样的教育尝试被报道后会招来质疑。
为何会引起质疑,我以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尽管李彩萍校长为了给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提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家长在内都视学校此举不仅仅只是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兴趣,而是将孩子们当成了打工仔,为学校创收。
那么,江苏无锡北七房小学开辟2.5亩田地让学生种菜,这种举措合适吗?这件事不应该草率的下结论,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此举利弊得失。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吃穿住行全部都是家长们精心安排和筹备的,端怕自己的太子和公主们受到些许伤害或者不周,家长将自己过多的意愿强加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从小就是沿着家长们已经预先设计好的轨迹成长和生活。孩子们只知道尽情于家长们精心的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幼小的心灵失去了自主意识,脑海中只有对生活的不断索取,却不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是家长们辛勤付出的结果。
诚然,对天天营养餐不时特长班的孩子们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犹如对牛弹琴;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深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意,那也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根本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确实需要让孩子接近自然,靠近生活,江苏无锡北七房小学开辟2.5亩田地让学生种菜,为了给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是必要的,即使不大面积推广,起码应该得到肯定和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校并非只是开辟田地让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而其中还有其他目的,比如像网友所说的是让学生为学校免费打工,那就是违背了孩子和家长的主观意愿——知道种地是怎样一回事儿,明白生活并非自己天天一贯度过的那般滋润,其中包含着亲人们的艰辛,能从中体悟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就行了,孩子们在学校毕竟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试想,如果学校是打着给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而开辟天地,让学生种菜满足教职工的吃菜问题,成为学校创收的一种手段,我认为这种举措是不道德的,应该立马叫停。
事实胜于雄辩,江苏无锡北七房小学开辟2.5亩田地让学生种菜,此举到底是学校教育尝试,为学生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提供舞台,还是让学生为学校免费打工,成为另一种方式的赚钱,事实结果如何,我们就是拭目以待有关部门的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