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为温哥华东区华人街
“三八”节过去了、即将迎来“五一”。我自然想起那位爱劳动的广东潮州籍大姐阿娣,开奔驰车刷盘子
的老板娘——
我的博客开张在去年的“三八”妇女节,第一篇《走进温歌华之一》讲了“菊”的故事,不想她在异国他乡的境遇,牵动了不少善良人关切的目光(点击率近十万)、让我在忙碌出版诗集的同时、不时地放下正在着手的散文集《别了、北京!》,去回忆那些被遗忘在异国它乡的姐妹们(可见博文走进温哥华系列)。
我不是像个别朋友质疑的那样,有赚“眼球经济”之嫌,而是以一个自然人的身份投去那份关切,人本的关切,而关切的本质是爱。
我亲爱的朋友,你如果能亲临其境,你也会像我一样深深地怜惜她们坐 “移民监”的被动和不易----
因为你的灵魂会感受那独特的生物场景,那用孤独加等盼圈起的心灵“囹圄”,这是一个精神食物链缺位的情感“休克”人群。
因为她们和我们休戚相关的,是我们同根文化的牵绊哪!因为理解,所以顾惜。
她们要用三年不出境的记录,在 “圈地”里、为全家的移民做无奈的 “守望人”。阿娣像菊一样也是其中的一个。
她是广东人、小个子、颧骨有些高、在两部奔驰车停靠的别墅门前、她系着围裙把我们迎进门、在客厅里已摆了她做的点心:油炸糯米圆子是红豆沙心的、还有一些她自己烤制的糕点。很精致。
“不好意思因为在饭店做事来不及为你们做饭”,她朴实的笑着。“你开的饭店,生意可好?在哪里?”我的眼晴不止是一个问号集结,这位朴实无华的大姐还当店老板?!
她笑了“没事做、姑娘上学去了,我除了睡觉还是睡觉。”她告诉我原来她在国内是有多家连锁饭店,来到这里,因为不会说英语,只能帮后厨洗盘子。“我是去帮人打工”她说,政府给移民办的英语补习班她认真去学了就是记不住——“老公回来的少,自己不懂外语而邻居都是外国人,五年里要住满整三年才算真正的入了加拿大国籍,慢慢熬吧。”告别她回家的路上,脑子里还尽装满她的话语。我不由仰天长叹!
她们已不属于自己、她们被最亲的人“有心”地安插在那里,用独木架起一座孤零零的桥,相思便是那桥上的彩虹,她们也在“潜伏”,等到迎来亲人都有了“卡”时,她们便迎来了她们的解放日。(可能这个比喻有点牵强吧)
三年不出境的记录,限制了她们的人身自由,在
“圈地”只能让思乡的旗帜飘呀飘,在梦里飘到外婆桥上——为了全家的移民、她们无奈做加政府条约“自愿”羁押的“人质。”

图片选自我的朋友“锦绣年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刘勇先生《刘勇中国画集》
南雁今日小诗——《一冬为你蹲守》
漾开的那抹羞怯
挂在四月的树梢
早春开始调零
在我的春梦里
我在枝头的清晨放歌
用枯枝调弦
卷残花为笛
潇洒着一冬的绝唱
清风圈点的时候
我悄悄的地隐去
把爱还原成肥
让情发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