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2009-07-16 08:39:00)
标签:

考研

元认知

认知策略

近位

分类: 培训相关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1.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规则系统或技能构成,是学习技巧或学习技能的组合。

2.学习策略的结构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1)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就是将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课本或讲演中的重要的信息中,此时,学习者只得放弃对其他刺激的积极注意,变换优先度,将其他刺激全部清除出去。

指保证注意力指向于有关重要学习资料的策略。诸如:注意的广阔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注意分配训练和注意转换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提高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优化他们的注意品质。
    2)精细加工策略――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练习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精细加工策略有如下几种:
   (1)位置记忆法;(2)首字联词法;(3)限定词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7)联系实际生活;(8)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3)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
     (1)排除干扰;

(2)抑制和促进;倒摄抑制指的是当先学的信息和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信息就会遗失。前摄抑制指的是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前后信息的影响有些也是积极的。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前摄促进;反之,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巩固,这叫倒摄促进。

(3)首位和近位效应,指我们记住的开始的几个词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比及中间的词要好得多。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是因为倾注了更多的注意,这造成了首位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最后的项目几乎不存在什么干扰,造成了近位效应;

(4)及时复习;

(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6)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

(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8)过度学习,就是指每次从头到尾读一篇文章就回忆一次,看自己最后用了几遍的时候能完全回忆无误;

9)自动化,指的是随着任务学得越来越较好,所要求的注意力就越来越少;

(10)实施——在实践中学习;

(11)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的影响;

(12)心向、态度和兴趣的影响。
    4)编码与组织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列提纲,作关系图,运用理论作模型。
    温斯坦和梅耶提出以下有效的编码和组织策略:
    1.列提纲
    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即呈现材料的要点要以金字塔的形式。每一具体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列别中。
    2.作关系图
    作关系图就是图解各种观点是如何互相联系的,它可以替代做笔记和列提纲。
    3.运用理论模型
    这种方法就是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如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图,与作关系图相似,只是更复杂一些,因而二者可以合称“画地图”。
    二、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活动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作用:智力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智力水平则有必要培养元认知。它对学习有启止作用(启动和终止学习活动)、变迎作用(促使人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和增效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认知的运用。包括:
    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给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
    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它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领会监控只要指的是学习者在头脑里有一个领会目标。随着这一策略的执行,如果找出了这个重要细节,会因达到目标而体验到一种满意感。但是,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采取措施。
    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三、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一)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人生犹如一张大的时间表,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总体时间表必须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例如,将自己的一生分成不同的时期,其中,又将中学时期的时间表转变为不同的学年时间表、学期时间表、每月时间表、每周时间表以及每天的时间表。计划应当尽量具体,防止拖拉。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在不同质的时间里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要在人生理功能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从事最重要、最紧张的学习活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家已证实,人体内存有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周期。每个周期控制着各自的机能水平,如智力周期控制着人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33天为一周期。人的体力大约23天为一个周期,人的情绪大约28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又区分为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高潮期和低潮期两段起始的0线)。高潮期也就是最佳时间。人的智力周期的高潮期,脑子清楚,逻辑思维能力强,工作效率高;低潮期反应较迟缓,临界期就更差。
    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一周之中,由于长期的双休制,也形成了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机能有下降趋势。
    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由于每个人在一天当中的体内新陈代谢状况和大脑机能状况不同,其最佳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了。
    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低后高。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零碎时间大多是学习的低效时间,如课余、饭前饭后、等人等车、乘车乘船等等。这些时间也可以加以灵活利用。首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处理学习上的杂事。其次,读短篇或看报刊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者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这实际上等于在进行分散复习,可提高记忆效率。此外,可以进行讨论和通讯,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轻松的气氛里与人交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
   (二)努力管理策略
    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1、激发内在动机
    对学习本身就有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它可以使人持续学习下去,敢于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可以自我培养的。
    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
    每个人学习时都带有不同的目的,这些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追求好成绩,即所谓的绩效目标,这种人一般特别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另一类则特别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谓的掌握目标,这种人敢于迎接学习挑战,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挑选学习任务时,要挑选那些具有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太易或太难任务更能激励自己。
    4、调节成败的标准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自己能力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成败标准。如果标准一直过高,自己总不满意自己,结果会造成自责、自卑和情绪低落。相反,如果标准一直过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学习也受到影响。因此,只有适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的成败标准,才能维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学习成败之后,人们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归因的方向直接引导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归因。
    6、自我奖励
    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成功了,也可以是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获得好成绩后才能获得奖励。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都可在自身的起点上进步和发展。只要自己取得了满意的进步,即使外在分数不高,也值得奖励。因此,要为了掌握而学,要引导学生设立自己的成败标准。
   (三)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对工具的求助,一个是对人的求助:
    1、工具利用策略
    学习工具是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学会有效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参考资料、工具书、图书馆、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
    2、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学习总是需要与人交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性人力资源,必须善于利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