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接式转场。
在影片00:12:57处,小石头倒立着将油灯弄灭,场景转接到天明,小豆子被师傅揪到戏班的训练场地,开始第一天的训练。这是承接式转场的一种体现,利用天黑——弄灭油灯到天明——小豆子练戏,这两段场景在情节上的承接关系来达到顺利转场的目的。
http://s2/middle/5f069d60t96071c876d11&690
2、特写转场。
在影片00:15:14处,由伙伴们在戏班踢腿练戏的画面,转场到小豆子被小石头为自己“减轻任务”而跪地受罚的行为所感动的兄弟情谊戏。转场由小豆子在窗前的脸部特写完成。这是特写转场的典型应用,即不论上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什么,下一个镜头由特写开始。故虽然踢腿的动作和小豆子的脸部特写这两个镜头内容不相称,场面突然转换,也不会使受众感觉到唐突的视觉跳动,这正是由于小豆子的脸部特写抓住了受众注意力的原因。
http://s1/middle/5f069d60t756716360d20&690
3、运势转场。
在影片00:16:54处,用运势转场的手法将伙伴们吊嗓的画面转接到在室内吊嗓的画面。前一个镜头(即在河边吊嗓),摄影机由右向左摇移拍摄;后一个镜头(即在室内吊嗓),摄影机由左向右摇移拍摄。两个镜头的拍摄主体相同,动作相似,都是背着手吊嗓的画面,这是运势转场利用人物动势的可衔接性和动作的相似性而完成的转场。
http://s10/middle/5f069d60t9606ecab8ff9&690
http://s1/middle/5f069d60t9606ee28f220&690
4、主观镜头转场。
在影片00:24:00处,小豆子逃出戏班来到戏楼。前一个镜头是小豆子面带惊奇的看东西的画面,后一个镜头是戏台的近景(即小豆子看到的物象)。这是利用了主观镜头转场的手法,利用前后两个镜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显得自然,也引起受众的好奇心理。
http://s8/middle/5f069d60t9606f80a8a17&690
5、相同主体转换转场。
在影片00:26:01处,前一个镜头是小豆子拉着和他一起逃出戏班的小赖子跑出戏楼,后一个镜头是两人站在街上往戏班走。摄影机始终跟随者两人的移动轨迹拍摄,从戏楼的画面进入到街上的画面。这种相同主体转换的方式,完成了两个场景空间的转换,衔接自然。
http://s14/middle/5f069d60t960703d9408d&690
6、利用情节和内容的呼应关系转场。
在影片00:29:47处,小赖子回到戏班后因恐惧自杀。由小赖子自杀的场面转换到小石头和小豆子为其送行的画面。小豆子和小赖子是一起逃出戏班的,小石头是戏班班长,由这两人为小赖子送行符合剧情需要。此处是利用情节和内容的呼应关系转场。
http://s15/middle/5f069d60t96070ecb697e&690
7、运动镜头转场。
在影片00:32:45处,前一镜头是戏班伙伴在河边吊嗓的画面,接的后一镜头是在戏班训练场里伙伴们穿戏服练武的画面。这是运动镜头转场,利用后面的运动镜头来衔接两个画面进行转场,容易激起受众对后面内容的兴趣。
http://s10/middle/5f069d60t960719f4d4f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