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的尴尬

(2024-03-03 17:08:15)
标签:

礼尚往来

礼金

“霸气”

金钱化

“礼”的尴尬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最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中国又是一个人情社会,通过“礼尚往来”而增加彼此之间联络的情感。但这种“礼尚往来”自古以来是讲究规矩的,比如: 红事不请不去,白事不请自来;人情堪比债,一代传一代;知礼不如随俗;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分情,一分礼,一分敬仰不吃亏;礼不可忘,言不可失;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等等,都是“礼尚往来”的规矩,不可违犯。然而,规矩是规矩,这种“千古不变”的规矩不知何时被何人罩上了“无情”的面纱,显得“尴尬”起来。有一视频:一家人家办喜事,给亲朋好友都发去了请柬。到办喜事那天,就有的人没来,也没托人带来礼金。办喜事家的女主人很生气,就要前去问问为什么?男主人面子矮,怕把事情闹僵以后不好相处。女主人说你怕把事情闹僵不好相处,他怎么不怕以后不好相处?于是就前去问何故。那人说我忘了!简单一句话轻描淡写。女主人说你们家办喜事、孩子请满月我们都随礼了。我们家办喜事你给忘了?那现在把礼钱给我们吧。那人说哪有事后来要礼钱的!炒了个不亦乐乎,不欢而散。现在社会上类似这样的事很多。
       份子钱讲究的是“你来我往”,这样才能体现出“礼尚往来”的情意。但偏偏有一些人不遵守游戏规则,收了份子钱不知道回礼,或者有的人收多回少。一些人出于谈钱伤感情的考虑,也就吃了这个哑巴亏。 不过,有不少年轻人,偏偏就一身反骨。既然你“不仁”在先,也别怪我“不义”,他们开始果断追讨份子钱。近日一女子因你结婚我随礼500我结婚你不理不睬霸气份子钱这名山西太原女子结婚遭同学无视,霸气要回对方结婚时她给的500元份子钱。女子遭研究生同学无视追讨礼金#冲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说,该女子做了自己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据当事女子讲述,2017年某研究生老乡结婚时,自己随了500元份子钱。近期自己结婚邀请这位研究生同学参加婚礼,对方表示正在孕期,不仅没有到场也没有发红包,而且还在自己多次想取得联系时,对方都沉默无应答,好像在逃避回礼一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会因此而认清对方的人品,就当花500块钱买个教训,以后不与这类人来往了避免吃更大的亏了之。但当事女子却不打算就此罢休。婚礼后和对方取得联系,直接晒出当年同学结婚时自己随礼的转账截图。那位研究生同学便将500块钱转回来了。当事女子觉得应该礼尚往来,是约定俗成的,不是说我主动给你,你就可以不还的 有一网友说婚礼过去大半个月,有些份子钱当年随出去,等我结婚时别人却忘记了,本来想说就当捐款了,但俗话说,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那就不要忍了,找个代表出击吧!还钱来!晒出自己追讨份子钱的截图,直接跟对方说,“你结婚的时候我人没到但随了份子,你孩子满月我收到你的帖子也送了礼物,怎么到我这结婚你没回礼了?”随后,对方回复忘记了,并给“风自在”补上了转账的份子钱。这位网友把这事儿发在网上,评论区顿时热闹起来,网友们纷纷觉得大快人心,举双手支持他的做法。还有人得到启发后也开始了自己的追讨份子钱之路。北京的小宝(化名)办婚礼时同样遇到了“礼尚”“往来”的尴尬事。她说“有一位小学同学,我们很多年没联系,来北京工作后又联系上了,五六年前她结婚的时候,我刚工作,给了她500块钱的份子钱。”2023年4月,小宝给这个同学发了结婚邀请后,两人约了一次饭,这位同学跟小宝说“你结婚的时候我可能要回家到不了现场,我结婚的时候你给了我500元,想来想去不知道送你什么好,刚好我们单位发了一个福利,这里面的东西价值1000元,你可以选你需要的兑换。”小宝当时也没好意思看,回家之后打开看到是一个企业定制的礼品册,里面有牛排、空气炸锅、电饭煲、床上四件套之类的,可以选一项兑换提货。“我当时觉得,怎么会有人拿这个来抵份子钱,有点奇怪。而且我感觉里面的东西不值一千元,再加上这些东西我也不是很需要,越想越生气。”后来小宝回老家后跟妈妈说起这件事,没想到她妈妈反应特别大。在妈妈的理解里,别人随便拿了一个东西抵份子钱,是敷衍,更是看不起人,建议她把东西退回去。之后小宝就借妈妈的口吻跟同学说:“我妈批评我了,说我给你随了500元份子钱,不能收你1000块钱的礼物,我给你快递过去吧,正好你换新房需要添置东西,我当初随你500元,你也给我500元就行,这也没啥不好意思的,礼金归礼金,礼物是另外的事情了。”对方回复:“好的,那咱听你妈的”。随后同学重新转了500元份子钱。

小宝有个大学同学2015年就结婚了,她很清楚记得自己当时给这位同学转了500块钱份子钱,但记录已经找不到了。结婚时候,小宝提前邀请这位同学参加婚礼,对方表示到时候看情况。后来,对方人没到,也没给份子钱,小宝便开玩笑地说:“你结婚的时候我也没去,只到了礼金,你不来是故意报复我吗?”为了缓和语气,小宝还特意配了一些表情包。同学表示要接待朋友,实在没空。见他不搭茬,小宝也就没有多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小宝找该同学咨询一件事的时候,这个同学特意提到:“有一点误会跟你解释一下,我没给你礼金不是忘记了,我详细看了礼薄,确实没找到你给我份子钱的记录。”小宝说:“我记得给你转过500元的,不过也无所谓。”双方简单解释后这件事就过去了,该同学最终也没给小宝份子钱。是的,像小宝这样追不回份子钱还有很多——有的人以不记得当初收到过份子钱为由拒绝回礼,有的人收到的份子钱和当初给出的不对等,但并没有合适的追讨方式。这些尴尬的“礼尚”不“往来”使仅有的那点“人情”变得越来越金钱化了。

    “霸气”讨回“礼金”,当事人的“愤怒”不难理解。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传统,给别人随过礼,自然是希望自己“办事”的时候,别人也能回礼,而这也是一种增加亲密、融洽感情的社交活动。面对那些不讲“规矩”的人,以前付出的“心血”打了水漂,要说心里没有一点波澜起伏,那是不现实的。也因此,很多网友表达了对追讨“礼金”的支持,这是一种朴素的心理感受,并无不妥。其实,这些年来随着份子钱价码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就“厌恶”了这“讨厌”的“礼尚往来”。因此一些年轻人就非常“霸气”地追讨份子钱。他们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已经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也不怕撕破脸了。“对我来说,我自己的钱,凭什么不能要。”也有不少人认为,如果是对方偶然忘记了回礼,一点委婉的暗示虽然“尴尬”也不算过分,而对于一些故意就是不回礼的人来说,也可以不必过于在意情分。有人提出:份子钱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今年年前有网友发文说过年回家本想舒舒服服悠闲地过个年,好好放松一下自己。谁想众多的亲戚不是办婚礼,就是请满月。有的人就是长一岁也要办个“生日宴”。让人应接不暇,“礼金”像流水一样“流”了出去,让人心疼不已!因为这些“礼金”流出去后是无法要回来的!

       “礼金”这个事物,在其诞生之初,因为大家普遍经济状况较差,遇到大事时互相送一点“礼金”,有一种互帮互助、众筹的意味。但到了如今,“礼金”本来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了。随着新一代人群价值观念的变化,“礼金”用来维护感情和社交关系的作用已经减弱。近年来,年轻人中就很流行“互免”份子钱,大家只需要到场表达自己的祝福、见证新人的仪式,愿意的话也可以适当送一点礼物。未来,大概率会有更适合年轻人和时代的“礼金”出现。 

          “礼”的尴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