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淆了的家校权责

(2023-11-05 09:51:26)
标签:

家长

辅导

学生

家校

权责

混淆了的家校权责
       那天去学校接外孙女放学,在学校门口听到几个接孩子的年轻女人在那聊天。其中一个女人说:“我们孩子今天回家跟我说‘我们老师说你给我辅导的拼音都教错了!’”那年轻女人很无奈地说:“这么多年把在学校学的那点知识都快忘光了,还怎么辅导孩子?”这话引起了其他几个人的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地抱怨说:“可不是,这些年把在学校学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为了孩子还得捡起来!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到学校去学知识,还是让父母在家教孩子学知识。老师把他(她)们应该在课堂上教的知识都让孩子回去问家长。而且有的老师干脆就直接给家长布置任务。教不好还埋怨家长。”听了她们的议论,让我想起了昨天大女儿给我布置的“任务”。昨天中午大女儿下班回家吃饭时和我们说:“孩子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说该轮到他们班主持主题校会了,她准备让咱家毛毛和另一个孩子当主持人。主持词就让我来写(同时强调下一次让另一个孩子的家长写)。并把主题校会的主题用微信发给了我。”然后大女儿跟我说:“老爸这个《主持词》还是您来写吧!(没有商量的余地)。”于是,我只好接受任务。
       近日,网上一则“孩子们不会整体认读音节被罚站,老师拍视频质问家长‘怎么辅导的?’”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网传视频显示,10月26日,在一所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不少孩子因为不会整体认读音节,被老师罚站。老师还边拍视频边对着学生说:“让你们家长看看啊,这么多人,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都不知道,整体认读音节给我读bpmf,家长们怎么在教?怎么在辅导?我上不下去了这个课。”据报道,涉事学校为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善政小学。新干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涉事老师的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具体情况县教体局还在调查了解中。据初步了解,涉事老师系代课老师。等调查结束后,结果会对外公布。报道称这名教师的行为,不但违反教育部门的规定——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而且涉嫌违规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教师可能认为此举可以督促家长与学校教师一起关心孩子的学习,可这却混淆了家校的权责边界。我国要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科学进行幼小衔接,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防止家校共育演变为家校共教。把孩子被罚站的视频拍下来,发在群里,质问家长,责怪家长没有在家里做好辅导,才导致孩子不会。然而,我国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早已明确,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涉事教师此举就是给家长布置作业,把自己该履行的职责推给家长。殊不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各司其职,对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与育人环境十分重要。我国要求幼儿园去小学化,小学零起点教学,可是,有的小学老师,告诉家长孩子入学时就必须会识多少汉字、会拼音、算数,这就使家长要亲自上阵教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不少家长由于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进行教学,很可能给孩子传授了错误的知识。而且,这也会让家庭教育走偏,使家长成为校外的作业辅导员、批改员,这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让亲子关系变为作业关系、分数关系,制造家庭的教育焦虑。禁止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中,这是给学生家长减负,也是给学生减负。自从实施“双减”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但仍有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辅导、批改孩子作业,还认为这是对学生负责。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考核评价教师的指标没有变,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主要指标考核评价教师;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是学校育人的职责,不应该把家长过多卷入进来,认为参与孩子学习过程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如果这种意识不转变,持有这种意识的教师也就不会接受批评与处罚,反过来会抱怨家长都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教师为何要关心。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师职业、学校教育职责进行再认识,防止把错误的认识当成正确的,自己犯错而不知。这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们都知道,在教育下一代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主体是学校和老师,而不是学生的家长。这种常识性的观念已经被人们认可了若干年。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又多了一项任务——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于是学生家长也就多了一项工作——辅导孩子学习、批改孩子作业。但是,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的家长能“胜任”此项工作,而很多家长根本就“胜任”不了此项工作,弄得手忙脚乱还给孩子“辅导”错了,受到了学生教师的“严厉”批评,感到很没面子!于是,很多家长开始怀疑是学校的老师在教孩子,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原来本应该是老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强加在家长身上,把家长弄得疲惫不堪还教不好孩子,如此下去,孩子怎么才能学好知识?这“家校权责”混乱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这种现象是不是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给老师和家长好好定定位。让老师和家长都找准自己的位置,互相配合教育好下一代。
        混淆了的家校权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