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饺子端上桌,营养健康,寓意吉祥团圆。还说“冬至扁食夏至汤,吃了不必开药方”,说冬至吃了饺子,都不用开药方,说明饺子的营养价值很高。等过了冬至,天气就更冷了,这时候来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还是一种温暖、团圆、喜庆的象征。马上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冬至在人们心里的重要性。冬至还是一个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内涵的重要节日,有很多传统习俗,只不过地域不同,习俗上会有些差异,在南方,冬至有祭祖、吃汤圆、喝冬酿酒、打年糕等习俗,在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一个习俗是吃饺子。“冬至到,吃水饺”,可为什么要吃水饺?这个习俗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返乡徒长,看到极端天气情况下,百姓受冻,甚至有一些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张仲景便让弟子把羊肉和辣椒连同驱寒的药材一起煮熟,煮好之后剁碎装在面皮中,包成耳朵的形状,再次煮熟,连汤一起出锅,分给百姓,这个汤就叫“驱寒娇耳汤”,百姓吃完之后全身暖洋洋的,驱寒效果很好;后来,每逢冬至,人们都会食用“娇耳汤”,时间久了就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民间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就和张仲景的“娇耳汤”有关。所以到了现在,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也是最常见的,不仅是为了纪念张仲景,也是吃个团团圆圆,健健康康。其实冬至吃饺子,也预示着团团圆圆。因为按照国人的习俗: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离年就不远了。所以,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冬至这天家家都会吃饺子。不但如此,有的饭店常年不经营饺子,而冬至这天也会推出“冬至饺子”供食客们品尝。
到了冬至这天,吃完早饭,一家人就开始张罗中午的这顿饺子:先把面和好醒着,醒个十来分钟再揉一次,然后继续醒着。拌馅要根据一家人的口味:酸菜猪肉馅、三鲜馅、白菜猪肉馅、羊肉香菜馅、牛肉大葱馅、羊肉胡萝卜馅、牛肉芹菜馅等等。如今的人们饺子馅的拌法就更是花样繁多了,几乎有上百种。想吃什么馅就按什么馅准备。然后按照自家人的口味拌馅。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包饺子。包饺子时,家里人凡事能搭上手的都一起上阵——擀皮的擀皮、包的包,分工明确。包的时候,拿起一张饺子皮,舀一匙搅拌好了的饺子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从一头捏起,最后用力捏住饺子皮的两端,向中间围拢,捏在一起。一只可爱的、精神抖擞的饺子就“诞生”了。精致的饺子像一个个元宝,喜气洋洋,寓意着生活幸福美满、富贵安康。在中国,包饺子是最彰显亲情的一项活动,因为每次包饺子都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有说有笑,在不知不觉中饺子就包好了。白白胖胖的饺子盖帘上排成一圈又一圈,有秩有序、精神饱满,像等待下河游泳的小白鹅。亦预示着美好生活年年有余。煮饺子的时候,先烧一大锅开水,一整盖帘的饺子像跳水的运动员一样,扑通扑通,争先恐后地跳进锅里,随后用勺子推几下,使它们不至于粘在锅底。下好饺子,在水没开之前,一定要不断地用勺子推几下,然后盖好盖子煮几分钟。等水开了,就不用盖盖煮了,因为“开盖煮馅盖煮皮”,水开后再盖着煮,非把饺子煮成片汤不可!煮饺子时,中间可加几次凉水,使馅松软熟透。看到圆鼓鼓的饺子肚塌下去的时候,趁着它们还在水里欢快翻腾时,赶紧用漏勺一下一下地打捞出来,放进一个一个光洁的盘子里。一盘一盘的饺子,热气袅袅,排成满满一桌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看着闻着就早已食欲大开。吃饺子也有讲究,要提前拌好蒜泥,加入香油、酱油、醋等调好。用筷子夹一个饺子蘸一下蒜泥,放进嘴里,满满当当,大快朵颐。嚼在嘴里,吃到胃里,暖暖和和、舒舒坦坦,那叫个回味无穷。
冬至吃饺子是隆重的,喜庆的。家里吃饺子的时候,气氛融洽和谐,全家人都心情舒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冬至又该到了,冬至的饺子又会不约而至地端上家家的餐桌了。
加载中,请稍候......